東成紅木品牌創始人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
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
中國家具協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執行主席
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兼職教授
國家標準《紅木》主要起草人
梅州市人大代表
五華縣人大常委
中國廣作傳承人
中山市十大工匠企業家
梅州市客都好鄉賢
那些傳統的手工藝,記述了歷史的昨天,但同時,它們也是對藝術與美的追求。今天來看,手工藝人不只是簡單的養家糊口,“匠人”這個詞讓熱愛的人更有追求。
張錫復從未避諱過他的出身。他來自于貧窮的小山村,一身手藝與所有人生之初所構建而成的最基本的價值觀,全部來源于小時候成長學藝的地方。一個充滿了張力、人情味,卻又布滿了艱辛、痛苦的奇異小天地,有人沉溺在這里,找到了奮力向前的方向和目標;有人則為解決生計,授藝糊口。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一名工匠。可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傳統手工藝里的意、形、態,初學者其實很難掌握好,沒點天資聰穎,沒點刻苦鉆研,少則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出師。
木工是紅木家具制造過程的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包括開料、選料、開榫做卯以及組裝等。對張錫復來說,入行之初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初中生,一門心思也不過是想學一門手藝,日后好養活自己。在堅硬的木頭與五花八門的工具之間,緩慢、少量、勞作,一次又一次的寸量,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一滴又一滴的汗水,那些被“蹂躪”木頭見證了張錫復學習成長的足跡。
這是張錫復18 歲以前所擁有的全部世界,除了去學校讀書識字,充滿了灰撲撲的小作坊,他在那里學到了本領,更學到了專注、堅韌、敬業的品格。
木工看起來簡單,但很多技巧不用心做是做不來的,也絕對做不出好家具來。比如刨料要平整、光滑、方正,畫線要準確、正確,打榫眼要方正、垂直,這些都體現著一個工匠的技術水平。
而張錫復的學習不僅僅是來源于師傅的口耳相傳以及理論知識的講述上,更多的是在實踐中一點點摸索出來,“在順德工作的那家紅木家具廠里,木工的技術都不夠純熟,很多年輕技工對技術一無所知,都是進廠后再來學習的。沒辦法啊,我只好利用下班時間跑到別的家具廠去觀摩師傅做工,一遍一遍地去?!彼f,“很多木匠自己其實懂得怎么做,心里也清楚,就是很難用平常的語言清楚表達出來,‘可意會不可言傳’大體就是這么個意思了。沒有師傅手把手教學真的很難,所以,只能自己看完后再去思考怎么的優化與改善。在這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很多工匠一般,張錫復的雙手同樣布滿細小的老繭疤痕,無疑,這是歲月和能力的最美見證。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多次獲獎,慢慢地,張錫復也對自己的技藝更有信心了。他說,自己對尺寸把握得很準?!拔覀冇瞄久Y構,不用螺絲釘,所有的紅木家具都按照手工流程制作出來。榫卯是指兩個家具構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來的部分稱為‘榫’,凹進去的部分叫做‘卯’。八、九十年代的紅木家具工廠幾乎沒有開榫機這樣設備,那時候基本是靠人工開榫做卯的?!睆堝a復接著說“開榫做卯不是一種簡單的掏空,在家具的不同地方做出來的榫卯大小也會不一樣,這都很有講究。榫與卯的連接是否緊密,對紅木家具的結構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p>
因為喜歡,才一直堅持在做。張錫復還提到,木工很辛苦,很多時候需要面對的是高溫的工作環境和高壓的勞動強度,但是看到自己做出的成品,心里很有滿足感。
張錫復專注地做了多年紅木家具木匠,期間他組建了家庭,90年創立了東成紅木,從此人生邁入了新階段。不變的是,他還是那么的喜歡呆在工廠,喜歡與廠里其他工匠交流想法和心得,偶爾也會因為某個制造工序、某個家具構件的分歧而爭得面紅耳赤,可很快都被圓滿解決了。
有一種幸福是與優秀的人同行,張錫復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點,像吳建清師傅、饒剛強師傅,跟他們接觸后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這樣自己也會變得更優秀,成長得更快。“秋山木工”的匠人哲學中很有名的一點是“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簡單地說,就是有修為、素養高的工匠,首先要懂得怎么尊重這項工作,然后是如何懂得關愛別人、尊重別人、替別人著想。
張錫復堅守著自己的職業操守,對傳統手工藝有著與生俱有的敬畏,也許這就是東成紅木家具長期以來保持品質,贏得消費者交口稱贊的根本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既塑造了東成紅木獨特的風格,也讓大眾對這一富有個性的品牌加深了印象,增加了忠誠度。
“董事長是一個心態很平和的人。不忙的時候,他經常來廠里檢查工作。有時候看到有的家具部件做得不好,或者榫卯開得不好,又或者紋飾雕刻得不夠生動,他都會直接指出問題,并讓負責的工人修改,但很少看到他發脾氣。”東成紅木吳建清師傅說。
東成紅木的設計部饒剛強曾說到:“手工藝人的世界其實是共通的,只要大家有共同語言,溝通就不存在問題。我們與董事長之間也是這樣的,我懂他,他懂我,大家都奔著‘做精品家具’這個目標干下去。”
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也絕對是安靜的。從容獨立、務實勤奮、執著專一,這是張錫復留給大家的最深印象。他說,紅木家具是一門對工藝非常嚴格的門類,任何時候,傳統手工藝的創新不是“趕時髦”,而是要將最精髓的部分提煉、融入,使之能夠在不同時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1985入行到現在,董事長張錫復已經扎根家具行業40載,在家具的研發、制造、營銷、鑒賞等方面具有十分豐富的經驗,是新古典紅木家具、當代中式家具、東方簡奢和現代東方時尚家居的倡導者、踐行者和最具行業影響力人物之一。
他個人主持和參加了多項科研、著作出版和論文發表,擁有國家體系認證和產品專利300余項。被國家政府和行業有關單位授予“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執行主席”、“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傳承貢獻人物”、“國標《紅木》主要起草人”、“中國廣作紅木傳承人”、“中國紅木家具行業十大風云人物”“華南農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山市十大工匠企業家”,“梅州市客都好鄉賢”、“熱心公益慈善家”等殊榮。
擁有30余載品牌文化積淀的東成紅木,在張董的帶領下企業規模、團隊不斷壯大,旗下擁有“東成·古典、東成·新古典、東成·文宋、·東成·素刻、東成·上境、東成·茗晚潮、東成全屋定制七個全國知名品牌,全系列產品暢銷全國,在全國擁有數百家品牌專賣店。企業并以其獨特的魅力,質量、信譽的保證,贏得獎項無數:獲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AAAA級標良企業、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中國紅木家具十大影響力品牌、廣東省名牌產品企業、廣東省著名商標企業、廣東省林業龍頭企業、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廣東省博士后工作站、廣東省東成紅木家具研究院、廣東省級產學研合作基地(東成紅木-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科學院企業工作站、中國紅木家具優秀企業、中國紅木產業之都名牌產品,中山紅木家具行業十大納稅單位等殊榮。
其個人和東成紅木擁有極大的號召力,其發揮的帶動作用和榜樣作用加速了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把珠三角成功的產業模式復制回家鄉,帶動家鄉高質量發展的貢獻,更是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員李希(2010年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的贊許,并鼓勵東成紅木要做大做強,發揮好紅木家具龍頭企業的引領和示范作用。面對李希書記的寄語,張董備受鼓舞,他表示:東成紅木會堅持與時俱進,以更高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做好企業發展的謀劃;同時,東成紅木將用實力詮釋更多行業擔當——做好自己的產品,做好綠色發展,做好高質量發展的先行者,為行業樹立示范作用;面對社會責任,勇于擔當,在支持綠色環保、教育援助、扶貧救困、公益慈善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以身作責,帶領企業去感召更多社會大眾投身公益,為全社會傳達正能量貢獻東成力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