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蘭、東洋杜鵑競相綻放,艷麗的色彩奪人眼球,芳香的氣息令人陶醉……這時節走進位于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西灶子村的日照市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培育基地,就如同置身于一片花的海洋。
幾年前,這里卻是一片低洼的鹽堿地,村民種植的農作物往往還沒有堿蓬長得茂盛。而這樣的鹽堿地,西灶子村當時有140余畝。
2020年4月,經過區、鎮、村共同努力,日照市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蘭生物”)落地西灶子村,準備在這里進行苗木花卉的產業化培育和銷售。
鹽堿地里怎能開出絢麗花呢?不解決地的問題,苗木花卉的培育就無從談起。于是,伊蘭生物投入60余萬元,歷時1個月對基地部分區域進行了土壤回填,改善土質,提升培育成活率。同時,培育種植耐鹽堿的苗木花卉優良品種,施用豆粕等有機肥料,推動由治理鹽堿地適應苗木花卉向選育耐鹽堿苗木花卉適應鹽堿地轉變,持續改善提升地力。
另外,在兩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近1公里的出入道路硬化連接到了城市干道,排水渠、蓄水井、聯動大棚等基礎設施也建了起來,現代化的遠控、溫控、噴淋等配套設施也陸續完善投入使用……
依托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通過“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在優秀的組培和經營團隊的努力下,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伊蘭生物已建成聯動溫室以及日光大棚1萬多平方米,可年產花卉、蔬菜種苗8000多萬株和精品盆花2000多萬盆,實現年產值1000多萬元,一躍成為山東省花卉苗木龍頭企業。昔日貧瘠低產的鹽堿地,真的變成了既美麗又高效益的百花園。
“美麗產業”的發展不僅給企業創造了效益,還吸收了周邊村30余個村民在此長期務工,人均年可增收3萬以上。
今年,伊蘭生物又與沈陽農業大學合作進行了糧食優良新品種的聯合研發、制種和推廣,目前已有6個高價值的玉米新品種與大豆進行套種實驗,待實驗成功并打開銷路后,將廣泛推廣種植,為當地農民增收帶來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