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國能黑龍江新能源有限公司風力發電項目在通河縣開工建設。夏日時節,機器轟鳴的施工現場,掀起爭分奪秒的建設熱潮。“去年12月簽框架協議,今年4月取得電力指標批復,6月開工,年內就能竣工投用!”國能黑龍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開發負責人王振興奮地說,這個招商落地的“通河速度”,刷新了國內同類項目建設最快紀錄。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今年以來,通河縣拉滿項目建設“進度條”,跑出發力搶跑“加速度”,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量質齊升。年初至今,簽約落地項目12個,總投資6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5倍。今年1~4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一季度稅收增速列哈爾濱市9縣第1位。
通河,松花江中游北岸一座森林之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森林覆蓋率達74.4%,已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稱這里為中國優質生態稻米之鄉。
項目建設風生水起,源于以超常規思路,真抓實干。通河縣委書記王忠勛說,立足建設“六個龍江”、打造“七大都市”,通河縣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在全縣形成招商引資比學趕超、服務項目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努力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新突破,推進縣域經濟爭先晉位。
“招”上開思路
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通河彩橋米業有限公司稻米加工項目5月剛剛簽約落地,一期施工現已全面展開。“明年6月就能投產,我們將在全國網銷平臺,推介擁有生態優勢及品種辨識度的通河大米,叫響地域品牌!”公司總經理牛鴻遠信心滿滿地說,彩橋米業隸屬穩居國內線上稻米銷售榜首的十月稻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建成后,將以優質品種進行訂單種植,提升通河大米品牌價值。
彩橋米業是通河縣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謀劃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生動注腳之一。
以“大招商”推動縣域經濟“大發展”,通河縣在“招”字上廣開思路,破解運距長、境內不通鐵路,導致重大項目落地難“短板”,圍繞生態資源優勢招商引資,讓“綠水青山”成為核心競爭力。
“通河優質的生態資源和農林產品資源,以及穩步向好的營商環境,是我們獨具特色的‘比較優勢’!”通河縣長高俊杰說,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通河縣著重引進中草藥、通河大米、大榛子等農林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農頭食尾”“糧頭工尾”產業鏈層級。
思路對頭天地寬。去年以來,通河縣成立10個招商專班,以情招商,“引老鄉建故鄉”;以商招商,努力實現“一花引來百花開”。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招商從未間斷。
作為我國優質生態稻米之鄉,通河大米多年存在“質優價低”問題,品種繁雜、無序競爭。2021年,通河縣成立“稻米產業協會”,引導670個種糧大戶和合作社在原有72個品種中,精選10個進行規范種植,組團對接市場,當年就吸引十月稻田和上海農樂、倍豐集團等3家國內知名企業落地,今年簽約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有限公司,聚力叫響通河大米品牌。今春,項目企業訂單約定收購價每斤高于市場2~8分錢,鼓起農民“錢袋子”。推行稻米品種、種植標準等“六統一”,普及“龍蝦稻”“蟹稻”有機種植模式,通河縣引入省農科院30萬尾稻田小龍蝦養殖項目,為通河大米托起生態底色。
激活森林之城的林業資源,通河縣與央企中國林業集團牽手,拓展思路,“無中生有”,以縣屬林地入股,與中林集團合作成立公司,獲得百億銀行授信,林地權屬未變,卻擁有了一筆深耕資源優勢的產業基金。同時,康養旅游迎來新機遇,中林集團將投資開發二龍潭濕地,依托鏵子山景區和林勝國際藝術村,打造康養小鎮和國際宿營地。目前,二龍潭開發前期設計正緊張推進,下半年將開工建設。通河大榛子等多品類林特產品也走上“中林好食材”平臺。合資公司已完成進出口資質手續,年內有望實現進出口額1000萬美元。
借助“參王故里”、北五味原產地等資源優勢,凸顯全省中藥材種植產業強縣優勢,通河中藥材種植面積穩步擴大。今年招引久久藥業新上項目、融恒中草藥項目落地,形成了中醫藥生產加工產業集聚態勢。
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通河縣擁有優質的風資源,但受電力外輸瓶頸制約,僅獲得5萬千瓦風電指標,過去10年間沒有新的風電項目入駐。積極破解電力外輸難題,通河縣謀劃并獲批了風電升壓站和外輸線路,今年獲得風電指標45萬千瓦,占全省風電總指標的1/9、哈市的1/3,是通河已有風電指標的9倍,撬動固定資產投資48.7億元,為未來打造新能源產業示范縣夯實了根基。
發力低碳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通河縣深入謀劃、廣泛對接,正在積極與礦投集團探索光伏、地熱等生態能源開發,跟蹤洽談江蘇淮寧硅異質結電池、北京明珠晨曦魚菜共生、神州創榮節能照明等一批重點項目,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擂響戰鼓、實干創新。2021年以來,通河縣聚焦農林產品精深加工、清潔能源、新型建材、生物醫藥、生態旅游、文旅康養、現代服務業等產業持續發力,共簽約項目22個、投資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1.5%和5.3倍,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產業項目落戶通河。
“搶”上做文章
爭分奪秒推進項目落地
“今年上半年,將推動簽約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通河縣發改局局長宋喜波說,通河縣打破常規,與時間競速,在談項目有落地意向,項目前期即搶前跟進,力爭實現“拿地即開工”。
今年五月,投資18.7億元的協合風電投資有限公司百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26.5億元的協合風電500千伏升壓站及儲能項目、投資10.452億元國能黑龍江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風力發電生產項目“組團”落地。爭分奪秒按下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通河縣先期解決項目用地問題,創新啟動并聯踏查、并聯審批。通河縣自然資源局、林草局、農業農村局等多部門聯合行動,對項目用地一次性敲定。
通河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祁文秀告訴記者,通河縣建立了重點項目領導包保制,以及項目用地聯合踏查、督促中介機構壓縮時限、簽約項目先行設計、資金可下達項目先行招標等機制,全速推進項目建設。
“政府定期召開推進會,第一時間破解落地各類難題,服務有速度、有溫度,更有質量!”國能黑龍江新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開發負責人王振告訴記者。
與項目企業奔向一個目標、下好一盤棋。瀚宜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過程中,通河縣積極協調解決立項、用地、環評、招標等一系列問題,令投資企業信心倍增。目前,正在謀劃新增投資16億元,在通河建設生物質燃料電池綠能產業園項目。
用地許可、開工許可一起辦,企業登記注冊領辦代辦……緊盯項目促開工,通河項目現場塔吊林立,建設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成為火熱的夏日風景。
2021年以來,通河縣推進產業項目126個,總投資111.2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17個;通河縣營商環境排名列哈市9縣第2位。
“促”上提效率
馬不停蹄推動項目早見效
走進黑龍江農渡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平穩運行的生產線上,農作物追肥期需要的生物肥正在加緊生產。公司負責人盧長旭告訴記者,該項目是國內知名企業上海農樂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為先期打開市場,雙方尚未簽約,企業已拎包進駐通河經濟開發區標準化廠房。備春耕期間,提前為10萬畝水稻生產了200噸生物底肥。
緊盯開工率、投資完成率、資金到位率、按期竣工率,通河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監督考評專班和全要素保障專班組長,每日查看進度,每周進行調度,在“促”字上提效率,確保早簽約、早落地、早開工、早達產。
同時,通河縣為每個產業項目配備了服務專班,跟蹤做好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工作,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協調項目建設及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建立縣域企業家和行業主管部門實時溝通的微信群,及時解決項目企業提出的各種問題。
為延鏈、補鏈,通河縣支持現有企業擴大投資上馬新項目。大海農機、樹利食品兩家企業的新建項目遇到資金問題,服務專班立刻組織銀企對接,為他們分別解決500萬元銀行貸款。
據統計,今年以來,服務專班已先后為國能風電、樹利食品擴建、俊實木業櫥柜加工等開工項目,解決了施工、用電、用水、原材料等各類問題20余件次。
近日,記者在哈爾濱樹利食品有限公司新建項目現場看到,挖掘機、工程車往來穿梭,黑土層表土剝離作業緊鑼密鼓。
記者了解到,堅持生態優先,通河縣從去年開始,率先實施項目建設用地的表土剝離。在相關專家指導下,確定施工主體,規劃后續利用,成為我省第一個表土剝離成功模式的探索者。
服務圍繞項目做、要素跟著項目走。“努力當好‘有事辦到、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讓企業家安心辦企業,通河正千方百計打造一方投資興業的沃土。”王忠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