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針”串起千條“線” 廣州海珠打造新時代黨建新高地

發布時間:2022-06-30 13:50:47  |  來源:南方日報  

廣州市賦予海珠區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的總體定位,并提出將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建成世界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

履行新使命,實現新目標,黨的領導是關鍵。廣州市海珠區始終將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大局、融入城市治理、融入服務群眾。

日前,海珠區錨定創建城市基層黨建先鋒區這一目標,堅持系統建設、整體建設,強化頂層設計,研究制定了三年行動規劃,爭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數字經濟發展、高質量發展三個先鋒,奮力打造新時代黨建新高地。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真實寫照。如何巧用一根“針”,串起千條“線”,這考量著制度設計者的智慧。海珠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做強信息支撐、盤活資源要素、強化品牌塑造,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市基層黨建先鋒區。

觸角下延激活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

在海珠,2769個網格、469個物業小區已經實現支部全覆蓋,9萬余名下沉黨員全部編入網格……一座城區的基層治理效能,背后一定有一個龐大的基層黨組織體系在支撐。

今年4月,海珠在迎戰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中,展現出了精、快、準的戰疫風采,迅速阻斷病毒蔓延。一套嚴密的黨組織體系、傾數下沉社區的黨員突擊隊在這時發揮了巨大作用。

4月9日深夜,廣州地鐵集團李先生在微信群內看到一則通知:因廣州市出現新增本土疫情,需要立即招募一批黨員志愿者到海珠區對口支援。他當即向組織報名要求加入。

深受海珠黨員有呼必應、沖鋒一線的氛圍所感召,4月10日至12日,李先生先后在海珠區瑞寶街道南洲社區、赤崗街道鷺江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志愿服務。作為現場的黨員突擊隊隊長,他每日待在檢測一線長達10小時,被評為“海珠抗疫先鋒”。

“哪里的基層組織體系健全,哪里的黨組織、黨員就能發揮好作用,哪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就做得扎實,讓人放心。”海珠區委組織部負責人表示,網格化黨建做實,基層治理也必然出彩。

基層治理的觸角正在下延到“神經末梢”。海珠不斷建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綜合網格黨支部—樓棟(單元)黨小組—黨員責任區”五級基層組織架構,并整合服務資源,將網格內各領域黨員資源力量全部納入網格管理。

小網格里筑起了大黨建。從做實做細“雙報到”工作開始,利用報到黨員和社區黨員探索建設小區臨時黨組織和樓棟黨小組,到動員全領域各層級轄內黨員主動亮身份到社區報到,同時融合各方力量組建網格黨組織,海珠打造了“群眾身邊的黨組織”,織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黨組織體系,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

作為中心老城區,觸角下延的黨組織如何真正管理好轄內180多萬常住人口,海珠早已有了清晰的思路,首要便是抓好“牽頭人”這個關鍵角色。

海珠區瑞寶街道和輝小區內,居民矛盾較為突出,以此為試點,海珠創建了“紅色業委會”,由街道、社區、在職黨員聯動共商,推薦黨員參選。在該小區的新一屆業委會7名委員中,有6名就是黨員身份,有效搭建了一座社區—業委會—居民溝通橋梁,也解決了許多鄰里矛盾糾紛。

織密基層治理“網格”,激活社會參與“細胞”的基層黨組織體系正在海珠形成。

精細服務“五帶五強”暢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在海珠區濱江街道江灣社區居委會的門口,懸掛著兩面鮮紅的錦旗,這是江灣花苑居民送來的“謝禮”。江灣花苑是一座有著17棟樓的大型老小區,加裝電梯是許多居民的心頭大事,也是江灣社區黨委書記畢彥琪的案頭大事。

“我們發動該小區的老黨員,通過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挨家挨戶進行調解,最終在兩年時間里完成6棟住宅樓的加裝電梯。”畢彥琪提到,能夠快速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背后是海珠大力實施的“五帶五強”工程,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目前,江灣社區已經形成6名專職社區干部帶領、144名在職黨員帶引的常態化聯系群眾機制,不斷增強的黨群活力快速化解民憂。

社區干部帶領、社區黨員帶引是海珠將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深入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一個縮影。

海珠的“五帶五強”工程正是要發揮領導干部、村社干部、機關黨員、社區黨員、兩新組織黨員的帶動作用,強化資源整合、黨群融合、基層治理、排憂解難、經濟發展效能,有力推動創建基層黨建先鋒區,支撐海珠高質量發展。

“一社區一組團”是海珠“五帶五強”工程的統籌策略。如今,海珠通過組建“區領導帶隊十職能部門領導下沉十街道領導駐點”團隊,實現了全區18個街道、57個職能部門、1萬余名機關黨員全員下沉,在組團式訪民中,面對面、點對點解決社區治理難題。

一直以來,萬壽北社區蟠龍新街的公共設施逐步老化問題困擾著周邊500多戶居民,素社街道掛點萬壽北社區的負責人從群眾那里得知這一訴求后,先后多次帶領掛點社區和掛點科室開展調研,對共享單車規范擺放、公共設施優化提升等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

將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心坎上,是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試金石。去年以來,海珠通過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推動全區領導干部、機關黨員下沉一線,用心用情用功辦好了6954個群眾微心愿、184個微項目。

對于基層人員而言,海珠用才也愛才。“作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的守護者,社區工作人員是一支默默奉獻的龐大群體,絕不能忽視他們的感受。”海珠區委組織部負責人強調,建好這批人才隊伍的“蓄水池”,打破他們的職業發展“天花板”是關鍵所在。

日前,海珠出臺《海珠區關于進一步激勵關愛社區工作者的十六項措施》,通過給編制、提待遇、重獎勵等措施,深化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讓社區工作者工作有“勁頭”,發展有“奔頭”。

數字示范“一號工程”擦亮特色黨建品牌

數智未來看琶洲。作為數字經濟創新創業的一片熱土,琶洲試驗區正在釋放出強勁的“紅色動能”。

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要跟進到哪里。

6月1日,琶洲數字經濟聯合黨委正式揭牌成立,全面開啟琶洲數字經濟黨建示范帶建設,標志著琶洲數字經濟黨建作為海珠區委抓基層黨建工作的“一號工程”正式宣告啟動。

一流黨建促一流發展。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質量黨建的引領保障,這就是我們把加強琶洲數字經濟黨建作為全區基層黨建工作‘一號工程’來抓的原因。我們將以更高站位、更廣維度、更大力度推進琶洲試驗區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促進各方資源共享、問題共商、發展共議,構建互聯互融、互通互促的數字經濟黨建工作格局,以一流黨建助推琶洲試驗區成為世界一流數字經濟示范區。”海珠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實施“一號工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服務企業、服務人才、服務發展。在高規格成立琶洲數字經濟聯合黨委基礎上,海珠區還制定了政治領航、強基固本、培育頭雁、先鋒引領、隊伍歷練、品牌提質、陣地升級、數智賦能等八個方面的具體舉措,組建了琶洲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吸納涉企職能部門、琶洲地區的國有企業、“兩新”組織等作為成員單位,搭建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溝通會商平臺,統籌各方資源,集聚全區力量,為琶洲試驗區的企業和人才提供更加優質、精準、高效、便捷的服務。琶洲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的首批成員單位包括了廣州地鐵、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科大訊飛、華邦、逸仙電商、樹根互聯、三七文娛、宸祺出行等10家琶洲地區的龍頭企業。

“聽到我們樹根互聯被納入琶洲黨建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批成員單位的消息,我們感到非常振奮。在琶洲數字經濟聯合黨委的指導下,我們從黨支部升格為黨委,未來將與試驗區的兄弟企業一道努力,更好發揮工業互聯網鏈主企業作用,助力‘紅聯共建’和‘紅鏈計劃’,做大做強琶洲數字經濟產業鏈,助力琶洲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秦成表示。

海珠區堅持以“黨建鏈”連起“產業鏈”帶動“服務鏈”。作為海珠區首個非公企業“黨建紅聯”的牽頭單位,科大訊飛華南有限公司黨委正緊鑼密鼓地牽頭籌建人工智能產業鏈大黨委,通過組織鏈上企業開展創新創業等主題黨建活動,與更多企業共享“虛擬書記講黨課”“黨建機器人”“AI黨員學習筆記本”等特色黨建產品,推動鏈上企業密切業務往來、開展協同合作,提升鏈上企業黨務規范化水平及技術創新水平。

一流的數字經濟示范區呼喚一流人才。近期,海珠舉辦了琶洲數智人才月系列活動,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為進一步凝聚產業人才落地生根,海珠探索實施“雙讀懂共提升”政企交流計劃,從頭部、腰部企業遴選中高層管理人員到政府部門學習交流,并選派優秀年輕干部駐點企業擔任“周五服務官”,既幫助企業把準政策,也助力政府改進作風。

琶洲數字經濟黨建是海珠今年以來著力打造的特色黨建品牌之一。為形成全區步步有景、東中西均有亮點的基層黨建品牌大格局,海珠區正著力實施“一街道一品牌、一部門一特色”計劃,面向各級黨組織發出黨建品牌“征集令”,“揭榜掛帥”選育重點黨建項目。目前,龍鳳街“毓秀閣”、南石頭街“紅色南石”、江海街“聚能江海”等29個基層黨建品牌已納入首批遴選,一批更具標志性、辨識度的海珠黨建項目將在海珠遍地開花。

一線視點

海珠“特產”:數字化賦能基層治理

一棟樓里住了多少人、是否接種新冠疫苗、有沒有慢性病患者……這些曾讓無數基層工作者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統計的數據,如今依靠一套數字化平臺,就能輕松解決。

海珠以大數據賦能推動城區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打造全省首個人口大數據平臺,助力基層工作底數更清、情況更明、信息更準、管理更好,做好城區治理的“精”“細”文章,讓城市向“暖”而行。

海珠依托人口大數據平臺,加快構建“網格化+信息化”工作體系,明確“一網格五要素”(即1個綜合網格,人、地、事、物、組織5個要素),探索推進網格熱點問題、基層治理大數據智能分析預警。

就在上周,陳先生從澳門入境回到濱江街道江灣社區居家隔離,由于他的父親需要定期去醫院做腎透析,正準備撥打醫院電話詢問如何解決時,就收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微信消息,告知可以開通綠色通道護送去醫院做腎透析。

“真的是及時雨!”對于陳先生而言,社區的高效服務為他解了燃眉之急,高效背后正是這套大數據平臺在發揮關鍵作用。

據介紹,海珠區人口大數據平臺打破數據壁壘,形成準確度更高、顆粒度更細的數據資源池,并可以反饋到街道、社區,建成全區“1”個綜合主題數據庫和“18+267”個基層數據池,使街道、居委對轄區居民的服務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街道、社區和網格員通過上門走訪入戶,一次即可完成人員、房屋等基礎信息的核準,為社區治理、專項行動和科學決策等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該平臺通過構建算法模型,可以直觀展示人口總體概況和動態變化,改變基層長期以來依靠紙質戶冊開展服務管理的效率不高的局面。

海珠人口大數據平臺有數字化、高黏度和標簽化三大亮點。它打破了以往數據分散于單一業務系統黏度不足的根本性問題,依托大數據技術,實現轄區相關信息在平臺上融合匯聚,將傳統的紙質戶冊升級為數字化的電子戶冊,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可以滿足社區精細化的服務管理需求。

同時,該平臺按照疫情防控輕重緩急要求,優先做好特殊困難群體的標注,可以助力基層一線在疫情防控、日常服務管理中,及時給予特殊群體關心關愛,提高事件應對的科學性。

城區精細化治理是一場持久戰,海珠將持續釋放“數字經濟”動能,用“數字繡花”功夫推動城市基層治理數字化轉型,用數字賦能為群眾帶來更多有速度、有溫度的溫情服務。

與此同時,海珠利用數字經濟示范區這張王牌,同步建設一個完備、高效的數字黨建系統,以數字化改革撬動黨建工作整體提質增效,實現黨建工作的數字化、精準化、高效化。

基層聲音

濱江街道江灣社區黨委書記畢彥琪:

大小事“一口清”

“我們小區想申請加裝電梯,可以幫忙協調下嗎?”“我家老人想接種新冠疫苗,要去哪里登記預約?”“鄰里發生糾紛了,想請你們過來調解下。”

作為基層治理的末梢,社區工作繁瑣復雜,但又樁樁牽系民生。濱江街江灣社區黨委書記畢彥琪通過“6+N”模式,努力在社區營造“矛盾糾紛不出社區”的基層治理格局。

在一個僅有6名專職工作人員的社區,如何服務好近2000戶的居民呢,畢彥琪立即想到了轄區內的144名退休黨員和134名回社區報到的黨員。

“我們通過將黨支部建在網格里、樓宇上,帶動社區中的老黨員主動站出來聯系服務群眾。”畢彥琪介紹,按照居住人口管理,江灣社區被劃分為6個網格,每個社區專職人員分管一個網格,每一個網格里,平均有30—40名黨員。

在畢彥琪看來,黨員在社區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依靠這個“N”,江灣社區的許多小糾紛就在樓宇內、社區內得到有效解決,社區中的大小事,也基本能“一口講清楚”。

“海珠推動黨員下沉社區開展服務,已經成為我們社區工作的有力幫手。”畢彥琪說,現在每個網格都有黨支部,每棟樓宇都有黨小組,他們幫助解決了加裝電梯、垃圾分類、鄰里糾紛、宣傳疫苗接種等“家門口”的小事,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關鍵詞: 數字經濟 生物經濟 高新技術 人工智能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