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訊:冰箱、空調房……萬萬沒想到,古人避暑這么硬核!

發布時間:2022-06-21 09:46:30  |  來源:云上咸安  

6月21日17時14分將迎來夏至節氣


(資料圖片)

這標志著炎熱的盛夏來臨

都說夏天的命是空調給的

那在沒有電的古代

人們是如何避暑的呢?

衣:男人也穿吊帶?!

古人在追求清涼上

真的做到了能穿多少穿多少

魏晉南北朝時

士大夫在炎熱的夏天工作

穿的是吊帶薄紗

(南北朝 《北齊校書圖》局部)

唐漢時

仕女們穿著紗衣和抹胸裝

端莊又不失清涼

到底有多清涼?

漢代馬王堆出土的素紗禪衣

將它折疊10層

還能透過它看清報紙上的字

此外古人還用竹子

制作成了輕薄的竹衣馬甲

夏天穿隔汗透氣

據說,穿上它就是“行走的空調”

整條街最涼的崽

(這件清朝竹衣馬甲由細小竹管串編而成,重約1兩)

食:夏天吃冰才是YYDS

中國古代的冷飲最早

可以追溯到約3000年前

早在商周時期

古人已經學會了冬季取冰夏季用

春秋戰國時期

古人發明了冰鑒(hàn)

最先是陶制的

后來演進為青銅制品

它分為內外兩層

外層放冰

內層用于冰鎮果蔬酒水

出土于湖北曾侯乙墓的戰國青銅冰鑒

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春秋末期,一些冰鎮飲品出現了

比如米酒、“柘漿”、“瑤漿”

《楚辭·招魂》:“挫糟凍飲,酌清涼兮?!?/p>

描述的就是冰鎮米酒的甘甜

但這個時候冰飲還是貴族的特權

直到唐朝

古人發現了硝石可以制作冰塊

從此,民間的夏天便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最早的冰棍就是在這時候出現的

此外還有 “酥山”、“冰酪”、“酪飲”

“酥山”底下是一層冰

上面淋一層奶制品

好吃又好看

這和現代的冰淇淋已經十分相似

宋代冷飲更加琳瑯滿目

北宋有了冷飲店

南宋臨安街夜市的冷飲鋪

甚至要賣到三更才打烊

熱播劇《夢華錄》里

盼兒將豆沙蜂蜜等澆在碎冰上做成的冷飲

是當時十分常見的解暑食品

元代蒙古王公貴族開始享用“奶冰”

在冰中加蜜糖、珍珠粉以及牛奶

做出冰酪

住:古時也有“空調房”

古時候雖然沒有電

但有類似于“空調房”的存在

漢代有巧匠發明了巨大的七輪扇

據說一轉起來滿屋的人凍到打寒顫

皇帝還有清涼殿

以石頭為床

用玉晶盤裝冰塊

仆人在冰塊旁扇風

全方位降溫

唐代,達官顯貴們建有特殊的涼屋——自雨亭

顧名思義

利用機械將冷水輸送到亭頂的水罐中貯存

然后讓水從房檐四周流下

形成雨簾

從而起到避暑降溫的效果

(自雨亭效果圖)

涼不涼快不知道

但浪漫的氛圍感是真拉滿了

行:哪里涼快呆哪里

古人消暑還有一招:

哪里涼快呆哪里!

這真不是罵人

古代皇帝就是經常這么干的

比如漢武帝曾避暑甘泉宮

唐太宗也曾避暑九成宮

清帝夏天喜歡去的則是承德避暑山莊

位于湖北房縣的神農峽·巖屋溝

歷來是古代帝王隱居避暑的場所

歷史上遷居房縣的帝王有

堯之子丹朱、唐中宗李顯、

后周恭帝柴宗訓等十多位帝王

不單是帝王

很多文人雅士也會尋找避暑勝地

《望廬山瀑布》便是李白在廬山避暑時所寫

武當山則被明朝文學家陳文燭盛贊

“到此真無暑,令人發朗呤”

竹衣馬甲、世界上最早的冰箱、自雨亭……

看完古代這些神奇的避暑黑科技

是不是被古人的智慧折服了?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秦道冠 楊紫悅 責任編輯 謝寶瑩)

關鍵詞: 春秋戰國 到底有多 中國古代

 

最近更新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