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報道 從事交通工作二十六年,他以“敢問路在何方”的勇氣與擔當,書寫了一名交通人的情懷;以“路在腳下”的執著與務實,譜寫了一曲勞動美的頌歌。他就是咸安區公路管理局養護中心橫溝管理站站長孟海清。
今年50歲的孟海清,在公路養護崗位上的9000多個日夜里,他的身影在路上、在橋上,猶如一塊普通的“鋪路石”,閃爍著樸實的光。自扛起鐵鏟成為咸安公路局養護工起,“一張床,一盞燈,一把鐵鏟四面塵”就成了孟海清工作和生活的真實寫照。
“當時年輕人都喜歡能坐辦公室的工作,誰愿意每天灰頭土臉的呢?”孟海清說,“我的父親就是一名公路人,我就是在公路邊上長大的?!币驗楦赣H的言傳身教,孟海清從小就和公路打“交道”,吃苦耐勞的性格也在他幼小的心靈中萌芽。高中畢業后,孟海清毫不猶豫地選擇當一名養護工,繼承了父親的事業。
【資料圖】
2004年,他被安排到養護中心機械隊,負責路面坑槽的修補工作。這是一份又苦又累的工作,瀝青料溫度高達160度,剛鋪好的路面溫度極高,熱浪裹著濃烈的刺鼻氣味,讓人無法呼吸。但孟海清卻沒有半句怨言,毅然而然地接下了這份苦差。
由于線路長,修補坑槽工作任務非常繁重。為了搶抓晴好天氣及時修補坑槽,孟海清帶領隊友們實行“5+2”“白加黑”的加班策略,放棄了大部分的休息日,一年下來累計加班兩個多月,修補坑槽6000多平方米,處治大面積路面病害20000多平方米,鋪就了一條條坦途。
有時在邊遠山區修補坑槽,為了節省中午吃飯來回奔波的時間,他的午餐經常就在路上解決,有時甚至以干糧充饑。中午實在熬不住時就靠在路邊的大樹旁打個盹。由于長期日曬雨淋、瀝青油煙熏烤,別人的工作服能穿兩三年,他的工作服一年不到頭,就褪了色,粘滿了瀝青,掛滿了窟窿。
盡管公路養護工作很苦,也很累,但提起這二十六年來的點點滴滴,孟海清的嘴角總會不自覺地上揚,這里面既有他不畏危險挑戰的勇氣擔當,也有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務實。
今年二月上旬的大暴雪,對公路養護人是極大的考驗。一天一夜的暴雪,導致國省干線公路旁多棵樹木倒塌,路面上厚厚積雪,行人寸步難行。2月8日凌晨5點,天還沒亮,孟海清就組織工人,扛著電鋸、打著手電,沖進狂風暴雪中清理倒伏的樹木。能用鏟車鏟起的就用鏟車,不能使用機械車輛的,就用手抬,用肩扛,每個人都拼盡全力,顧不得全身濕透,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保障公路安全暢通。一直清理到中午,所有路段終于逐步恢復暢通,就連最嚴重的省道咸趙線也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搶通了。
就在大家準備松口氣歇一歇的時候,又接到求救信息:S208省道桂花鎮路段有一棵行道樹砸在了一輛大貨車頭上,車輛和人員受困。接到求救信息后,孟海清一行二話不說,拖著疲憊的身體立即趕往事發地點。
“記得當時的風雪打在臉上,眼睛都很難睜開,甚至一米外說話都聽不見,惡劣天氣下,燈光在大雪中若隱若現,能見度非常低,非常容易造成二次事故?!泵虾G寤貞浀馈?/p>
面對險情,孟海清沖鋒在前,在簡單了解現場情況后,果斷帶領大家開始清障,齊心協力把粗大的樹木一點點移到路邊,幫助車輛脫困。
“多虧了你們啊,這狂風暴雪的,原以為要被困一天,你們真是俺的救星?!泵摾Ш蟮乃緳C拉著孟海清的手一直不停地感謝。
“雖然渾身濕透、疲憊不堪,看著被困車輛能夠再次啟程,作為一名公路人,那一刻,感覺再苦再累也值了?!碧崞鹉菆龃笱?,孟海清的眼里滿是堅定。
沒有豪言壯語,孟海清始終如一熱愛這份工作,以一顆赤誠的心堅守在公路養護一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甘當小小“鋪路石”,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公路養護事業。
(融媒體記者:劉正杰 編輯:李洋 責編:聶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