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2021年,商務部將針對電商發展重點開展三點工作,即制定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統籌推進創新、升級、規范、安全等相關工作;健全電子商務的法律體系。加快B2C電子商務平臺、直播電商等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企業誠信檔案評價規范》的實施。
目前來看,線上消費不僅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還是國內經濟增長的重要構成。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17601億元,同比增長10.9%。另一組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提及,預計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
在龐大的數據背后,是電商數十年間的高速發展,直播、社交裂變等新業態、新模式紛紛破土而出。然而各式各樣的行業弊病卻也一直潛伏在消費者周圍。根據中消協的統計,經營性互聯網服務在2020年位于細分領域投訴第一,達到5.97萬件。
隨意漲價、泄露個人信息、大數據“殺熟”、貨不對板、刷單造假、強制“二選一”……以“創新”為由規避法律,以大數據“算計”消費者的行為將在2021年迎來更為嚴格的規范和治理。例如將于5月1日起實施的《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中,其對直播帶貨、網店刷單、虛假交易評論和“二選一”行為進行了明確要求,并制定相應的處罰規定。而商務部發布的《電子商務企業誠信檔案評價規范》也將于5月1日正式實施,企業的基礎信息、經營信息、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場信用信息等將更加“陽光”,方便公眾進行查詢。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判斷,未來的網絡交易市場監管,主要表現為通過技術性手段,對于網絡交易中可能存在的異常情況進行監測、預警以及定向取證和后續的處理。
而在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方面,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個人信息保護管理暫行規定》也將在近日出臺,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等亂象將有法可依。
一方面是強化對平臺經營的督導作用,嚴格監管企業的不正當競爭、涉嫌壟斷等問題,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則為線上消費拉動供給,新型消費模式創新給予支持。據介紹,目前商務部正在編制的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中,將積極發展新型消費,加快培育直播電商、生鮮電商等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打造“雙品網購節”等消費升級平臺。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電子商務“十四五”發展規劃將于下半年出臺。
“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優化監管”成為引導2021年電商領域發展的關鍵詞。3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28部門聯合發布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提及,對新業態新模式,堅持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嚴守底線、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的原則。同時,建立健全消費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建設消費投訴信息公示系統,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消費投訴公示工作。(記者 趙述評 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