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以來,南山區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團建示范”,區內團組織得到有效覆蓋,逐步形成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定位的共青團工作格局。
為讓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在城市中更好地生活,南山區的探索之路充滿突破、步伐堅定。目前,全區社會領域團組織1854個,較試點前增加1172個,增長率達171.85%;社會領域注冊團員38255人,較試點前增加23516人,增長率達159.55%。
永葆改革創新基因,南山團區委用青春姿態,在新的趕考路上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為全團試點改革貢獻更多南山經驗。
近日,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公布2022年“廣東省五四表彰”名單,南山青年秦文沖位列其中,榮獲廣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秦文沖是順豐的一名“90后”重貨收派員,曾在疫情防控期間自發組建“抗疫小分隊”,運送核酸檢測樣本超600萬份。
隨著南山“兩新”組織壯大,像秦文沖一樣,大量青年群體涌進這類組織,共同建設美好南山的同時,也帶來流動頻繁、管理難度大等問題。
“‘努力讓每一位青年,都能找到組織,也能享受到組織服務’,是南山團區委進行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工作奮力達成的目標。”南山團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山團建緊跟黨建工作步伐,主動走近“兩新”領域青年,通過行業推動、園區聯動、活動牽動等有效路徑,穩步推進非公企業團建,采取多種靈活建團方式,擴大“兩新”組織覆蓋。
一方面,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重點在規模以上大型企業、上市公司等一批有示范引領作用的企業單獨建團。在順豐速運、珍愛網公司等行業領軍企業建立團組織,從而帶動波頓香料、坎德拉、荔枝微課等30多家企業建團。
另一方面,立足南山高新技術園區較多、園區青年流動性較大等特點,為更加貼近和直面青年,南山在青年集中活動的園區、樓宇、商圈建立團支部,并成立12家行業系統、科技園區團工委。比如,在深圳灣科技生態園成立創新廣場團支部,推動成立海岸城商圈團委;在創業廣場探索成立孵化器聯合團組織,覆蓋創業廣場內小微創業企業、社會組織,并設置企鵝支部專門接收騰訊公司團員。
南山還印制《南山區兩新組織團建指導手冊》,精準指導“兩新”組織團建,對6432家規模以上企業、“兩新”組織進行摸排,并成立社會組織團工委,對已建黨的160家社會組織進行摸底調查,篩選出從業人員平均年齡35周歲以下的57家社會組織,指導其中10個社會組織建立團支部,在冊團員共78名。
集聚騰訊、大疆等高科技企業的南山,無疑是諸多來深青年夢想啟程的第一站。為了讓青年逐夢之路有溫暖的依靠,南山以團中央推進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工作為契機適應新時代青年工作需求,建設了124個有門店陣地、鮮明門面標識、閉環管理、菜單服務和一體化隊伍的“青年之家”。
中央團校教授吳慶高度評價道:“南山區‘青年之家’建設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普遍的寶貴經驗,值得借鑒。”不做“復制粘貼的搬運工”,南山的“青年之家工作法”態度鮮明,相關做法被團中央選為優秀案例在全團推廣。
為了讓“青年之家”更好地融入到不同青年群體,南山從門店規劃開始做了細致劃分。根據團員青年分布聚集的特點,分層分類建設以區、街道、社區三個層級劃分“青年之家”旗艦店、功能店和便利店,提供創新創業、公益志愿、團情團務等8大類“常態化服務項目”菜單。
在泊寓南山云城“青年之家”大堂一角,可以看到自助購花區,這是南山與入住的騰訊員工一同打造的微創業項目。泊寓南山云城“青年之家”匯聚超過6000名年輕租客,配備24小時不打烊書吧、早餐吧、羽毛球場、綠色休閑椅、健身房、影音區、桌游區、便利店等設施,從方方面面關心青年生活。
為保障124個“青年之家”品質始終如一,南山以團干部當“大掌柜”、運營團隊當“店主管”、志愿者當“店小二”的模式,組建一支“共青團專兼職團干部+社會組織+團體志愿者隊”一體化青年服務聯盟,形成服務青年發展的力量。
同時,南山積極延伸“青年之家”組織觸角,吸納屬地團組織、團屬社團、青年社會組織常態化入駐,承擔流動團員報到、組織關系轉接等,將其打造成為聯系青年的樞紐型組織和服務青年的平臺型組織。
用優質服務將青年緊緊團結在一起,凝聚出新時代青春活力。改革以來,“青年之家”8大類“常態化服務項目”共開展活動319場,同比增加259場;服務青年3586人次,同比增加2300人次。
走進“灣區青年空間”,服務導辦臺、青言輕語、青咖時光、青親助力、青show直播、青創工坊、青春領域等功能分區清晰可見。這個優化升級的“灣區青年空間”位于全市唯一“青年發展型城市試點社區”——粵海街道高新區社區。
結合毗鄰香港的區位特點,南山積極開展港澳青年交流活動,并以“灣區青年空間”為陣地,為企業和青年提供灣區政策咨詢、自助企業金融服務、就業創業資源鏈接等服務,幫助來深奮斗青年了解灣區、融入深圳,打造青年高質量發展的“南山樣本”。
“95后”香港青年丁政凱曾以一首《百年之路》從灣區唱到了央視,被不少人熟知。“深圳跟香港很相似,而且更加年輕,對創新和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很高。”丁政凱不僅是一名流行音樂唱作人,他還有一個身份——在深創業青年。創業期間,他通過南山團區委啟動的大灣區“創新創業創意”聯盟提供的創業支持,一步步在深圳站穩腳跟。
改革以來,南山構建灣區青年發展閉環,進一步完善灣區青年往來“生活圈”、交流“文化圈”、成長“創新圈”。
為激發大灣區人才發展動能,南山團區委大力培育灣區團屬青年社團。以助力丁政凱創業夢想的“創新創業創意”社團聯盟為例,團區委根據團的組織力提升要求,發揮轄區智力創新人才優勢,先后推動50支文化創意類、互聯網科創類和港澳來深創業就業的青年社團加入,直接聯系800多名深港青年。
為更廣泛聯系青年,今年,南山團區委還將運行好政協青聯界別委員工作站,探索成立青年人大代表家園,團結青年代表、委員聚力青年發展,并聯合統戰部門、各街道同鄉會打造深港青年聯誼會。
瞄準青年中長期發展規劃,南山團區委聯合區委組織部持續開展“青才育苗”項目,吸引大學生畢業后回南山發展。同時,注重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部門合作,引入大學生項目團隊進駐大學生創新驛站,為青年創新基因提供實踐載體。
如何在新形勢、新文化下,讓青年工作“潮”起來?南山團區委選擇“搭臺”請新興青年“唱戲”,聯動萬科泊寓會、空體等青年聚集量大的社群開展活動,推動先鋒文化引領潮流文化,并以數字文化創新為抓手,構建團屬協會,推動成立數字文化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