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間,中公教育(SZ:002607)公布2021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8.56億元,同比增長72.94%。但受前期抗疫和市場競爭格局變化等外部因素影響,公司進行前瞻性的戰略性投入導致成本費用也相對較高,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0.97億元,2020年同期虧損2.33億元,同比減虧58.30%。
業務結構持續優化
從業務板塊來看,今年上半年,傳統業務公務員序列占營收比重47.66%,相比2020全年的56.14%下降了8.48個百分點;新業務綜合序列貢獻比重28.01%,相較于去年全年的15.90%上升了12.11個百分點。
有公司人士表示,由于疫情爆發,去年上半年處于真空狀態,和全年指標相比才能客觀反應公司的業務情況。下一階段,隨著公司新業務板塊逐步釋放產能,將助力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提升了整體布局優勢。
線上線下齊發力
2021年上半年疫情的反復,幫助了公司數字化經營空間進一步擴容。借助厚積薄發的智慧教學平臺、在線規?;邪l和綜合服務能力,公司持續大力推廣線上線下融合產品,線上線下培訓規模均實現了高增長。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培訓人次279.21萬人,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3.99萬人次。公司線下面授培訓收入實現31.20億元,同比增長92.37%;線上培訓收入實現17.08億元,同比增長46.48%。
培訓收入的增長背后是研發能力的底層支撐。上半年,中公教育研發投入5.43億元,同比增長41.66%,公司表示主要系公司擴大研發規模,投入增加所致。此前,中公也表示,公司為了雙師課程的全面推進,在各地分校都進行了大量的屏媒設備投入。
職業技能培訓成為第三增長極
早在7月的機構線上交流會上,中公表示職業技能培訓是公司的第三增長極,目前
業務主要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強剛需的高端技能培訓,圍繞IT和技術類、高端智能制造技術類及傳統領域的數字化培訓。公司稱,中公目前在這一領域培訓了大量學生并順利就業,這塊領域的增長也較為迅速。
中公表示,公司正通過獨立開設或與各領域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共建。記者觀察到,今年上半年,中公先是跟騰訊教育達成戰略合作,后又聯動智能制造企業蘇州富納艾爾,在招生和就業、科研和培訓、數字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構建深度產教融合平臺。
此外,記者也注意到,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力度不斷加大,會進一步釋放中公教育的發展潛力。8月27日,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指出,支持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訓、急需緊缺人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儲備技能培訓、通用職業素質培訓,廣泛開展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確保“十四五”期間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7500萬人次左右。
展望下半年,東吳證券表示,但預計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公后續各項業務均有望回歸正常,維持看好非學歷職業教育賽道的長期成長潛力,尤其是中公教育考研、學歷提升培訓及技能培訓等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