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結合 構建“5+2+N”課后服務體系
青羊區有效推動“雙減”和“五項管理”落實落地
“雙減”政策頒布以來,青羊區教育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穩妥推進各項重點任務,不僅嚴肅開展規范整治的“堵”,更加注重科學平穩的“疏”,有針對性地探索推出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動“雙減”和“五項管理”落實落地,受到轄區師生群眾好評。
構建“5+2+N”的課后服務體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工作決策部署,青羊區專門成立了青羊區教育局“雙減”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雙減辦”。“雙減辦”根據“雙減”工作任務負責召集工作專班,設總體推進、作業減負、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督導檢查等5個具體工作推進組,狠抓落實,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為全面落實“雙減”工作,提升校內教育質量,青羊區啟動課后服務“5+2+N”行動,構建起“5+2+N”的課后服務體系,在全面落實“5+2”(即:每周5天,每天2小時課后服務)的基礎上,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N種增值服務(N=時段擴展+學段延伸+內容拓展)。除下午3∶30—5∶30的課后服務外,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下午5∶30—6∶30的延時服務,為有需求的中學生提供晚自習服務,為有周末、寒暑假托管需求和興趣拓展需求的學生提供托管和藝術、體育、科技等非學科類興趣培養,并逐步從義務教育階段向學前和高中兩頭延伸,實現課后服務時段滿覆蓋、學段全覆蓋。
此外,青羊區教育局還組建專門力量,由教育局科室、直屬單位人員構成的18個督察工作小組開展為期四個月的落實“雙減”試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工作——大力整治非學科機構開展學科培訓,學科培訓機構打擦邊球、搞變通等行為。同時,對拒不整改、整改無效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會同區級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對機構和個人進行處理,實施懲戒,列入“黑名單”;對無證校外培訓機構以區民辦教育綜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名義下發停辦通知。
學校各出“奇招”促“雙減”落地
開設“家長學校”,圍繞學生需求進行問卷調查,課堂效率再升級,作業設計多樣分層……記者了解到,9月開學以來,青羊區眾多學校在“雙減”工作中都拿出了各自的“絕活”。
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從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出發,不斷優化課后服務內容,初步形成了“作業托管+體質健康+社區少年宮興趣課”的課后服務體系。各學科組根據學生思維層次,設計布置多樣的分層作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作業套餐,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學校還開發了課后延時服務作業完成率填報系統,在“雙減”背景下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持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老師備課備作業,保證作業設置科學有效;上課有作業,減少課后作業量,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批改1+N,以全批全改為基礎,切實加強批改的反饋作用;講評分層級,改變全班評講中質優生陪,學困生混,中等生抄答案的情況。
成都市草堂小學成立了“體育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校建立了上下貫通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每天上午開設大課間廣播操、環形跑、眼操,下午開設室內操、眼操、體鍛等活動,保證每一個學生在校運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同時,通過“2+2+N”模式(每學年兩次全校運動會,兩次全校球類聯賽,多次各級專項專業比賽,多元化社團活動),全方位、全員化拓展體育運動項目開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回歸教育本質,讓學生全面發展
青羊區教育局局長彭遠明告訴記者,聚焦學生負擔過重問題,該區加大了對學生作業指導力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有力提升作業科學性、有效性;聚焦學生和家長課后需要,在實現滿覆蓋的前提下,廣泛調查了解學生、家長需求,建立基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的課后服務菜單,打破班級建制,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個別化輔導。
不僅如此,青羊區還推出了青羊家庭教育“雙減”系列微課,主題包括《“雙減”政策下家長如何應對》《“雙減”后家長應該做什么》等,通過微課對家長進行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和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促進家長更好地承擔其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責。
“‘雙減’是回歸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雙減’減什么?減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彭遠明表示,配合“雙減”落地,該局會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同時更要提升學校課后延時服務的質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走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后服務。除了輔導作業,學校也會開展很多興趣班,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鍛煉身體,接受藝術的熏陶。今后,青羊區的學校會進一步普及“5+2”、寒暑假托管服務。(疏堵結合 構建“5+2+N”課后服務體系(主題)
青羊區有效推動“雙減”和“五項管理”落實落地(副題)
成都日報記者 李自強
“雙減”政策頒布以來,青羊區教育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積極穩妥推進各項重點任務,不僅嚴肅開展規范整治的“堵”,更加注重科學平穩的“疏”,有針對性地探索推出一系列措施,有效推動“雙減”和“五項管理”落實落地,受到轄區師生群眾好評。
構建“5+2+N”的課后服務體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工作決策部署,青羊區專門成立了青羊區教育局“雙減”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簡稱“雙減辦”。“雙減辦”根據“雙減”工作任務負責召集工作專班,設總體推進、作業減負、課后服務、校外培訓機構監管、督導檢查等5個具體工作推進組,狠抓落實,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構建教育良好生態。
為全面落實“雙減”工作,提升校內教育質量,青羊區啟動課后服務“5+2+N”行動,構建起“5+2+N”的課后服務體系,在全面落實“5+2”(即:每周5天,每天2小時課后服務)的基礎上,為廣大家長和學生提供N種增值服務(N=時段擴展+學段延伸+內容拓展)。除下午3∶30—5∶30的課后服務外,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下午5∶30—6∶30的延時服務,為有需求的中學生提供晚自習服務,為有周末、寒暑假托管需求和興趣拓展需求的學生提供托管和藝術、體育、科技等非學科類興趣培養,并逐步從義務教育階段向學前和高中兩頭延伸,實現課后服務時段滿覆蓋、學段全覆蓋。
此外,青羊區教育局還組建專門力量,由教育局科室、直屬單位人員構成的18個督察工作小組開展為期四個月的落實“雙減”試點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工作——大力整治非學科機構開展學科培訓,學科培訓機構打擦邊球、搞變通等行為。同時,對拒不整改、整改無效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會同區級相關職能部門依法依規對機構和個人進行處理,實施懲戒,列入“黑名單”;對無證校外培訓機構以區民辦教育綜合執法工作領導小組名義下發停辦通知。
學校各出“奇招”促“雙減”落地
開設“家長學校”,圍繞學生需求進行問卷調查,課堂效率再升級,作業設計多樣分層……記者了解到,9月開學以來,青羊區眾多學校在“雙減”工作中都拿出了各自的“絕活”。
成都市同輝(國際)學校從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出發,不斷優化課后服務內容,初步形成了“作業托管+體質健康+社區少年宮興趣課”的課后服務體系。各學科組根據學生思維層次,設計布置多樣的分層作業,每個孩子都有不同作業套餐,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學校還開發了課后延時服務作業完成率填報系統,在“雙減”背景下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持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在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老師備課備作業,保證作業設置科學有效;上課有作業,減少課后作業量,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批改1+N,以全批全改為基礎,切實加強批改的反饋作用;講評分層級,改變全班評講中質優生陪,學困生混,中等生抄答案的情況。
成都市草堂小學成立了“體育運動健康管理中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學校建立了上下貫通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每天上午開設大課間廣播操、環形跑、眼操,下午開設室內操、眼操、體鍛等活動,保證每一個學生在校運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同時,通過“2+2+N”模式(每學年兩次全校運動會,兩次全校球類聯賽,多次各級專項專業比賽,多元化社團活動),全方位、全員化拓展體育運動項目開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回歸教育本質,讓學生全面發展
青羊區教育局局長彭遠明告訴記者,聚焦學生負擔過重問題,該區加大了對學生作業指導力度,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有力提升作業科學性、有效性;聚焦學生和家長課后需要,在實現滿覆蓋的前提下,廣泛調查了解學生、家長需求,建立基礎性和選擇性相結合的課后服務菜單,打破班級建制,為學生提供適合的個別化輔導。
不僅如此,青羊區還推出了青羊家庭教育“雙減”系列微課,主題包括《“雙減”政策下家長如何應對》《“雙減”后家長應該做什么》等,通過微課對家長進行線上家庭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理念和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降低家長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的沖動,促進家長更好地承擔其在家庭教育中的職責。
“‘雙減’是回歸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雙減’減什么?減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的負擔。”彭遠明表示,配合“雙減”落地,該局會進一步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同時更要提升學校課后延時服務的質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層走班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后服務。除了輔導作業,學校也會開展很多興趣班,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鍛煉身體,接受藝術的熏陶。今后,青羊區的學校會進一步普及“5+2”、寒暑假托管服務。(記者 李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