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綜合性大學博士生紛紛到中小學教書
師范生該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伴隨著廣州中小學學位增加、教師待遇的提升,大規模、高層次的教師招聘正成為常態。以廣東實驗中學為例,9月新學期入職的26名新教師中,14位來自清北,其中有7位博士、7位碩士。面對這些綜合性大學畢業生的帶來的競爭壓力,師范院校的學生該如何應對?記者采訪了華南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治理與創新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員劉磊明。
在劉磊明看來,綜合性大學的非師范專業的博士進入基礎教育領域,可以為基礎教育帶來好處,“比如說綜合性大學物理專業的畢業生,學科知識掌握更系統、更牢固或更精深,對于物理學科教育來講是有好處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與優勢相對應,非師范專業博士在教育教學方法及教學藝術方面可能會稍顯薄弱。劉磊明分析道:“中小學的教學工作除了科學還有藝術的成分,如果博士們沒有經歷一定的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便可能會有短板。”而師范生經過系統的培養,更懂得和善于運用教學藝術,在面對教學的變化性時,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教育教學方式的方法更多、空間更大。
作為應對,近年來師范院校也在不斷修煉內功,加強人才培養。以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為例,學院在培養師范生時強調全科培養,除了學習專業學科知識之外,還需學習歷史系等課程,研讀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學方面的作品。劉磊明介紹:“全科培養有利于‘準老師’們廣博視野,培育特色。”此外,華南師范大學還很重視師范生實習實踐,并會安排實踐導師進行指導,這種制度的設計一方面幫助學生認清教育教學的現實與困難,同時也可加強中小學校對于師范生狀況的了解。
師范生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劉磊明認為,學生首先要對自己的職業作客觀規劃,“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在一線城市的頂尖名校從教,去非珠三角地區的中小學任教,工作意義同樣是巨大的。”其次,學生要強化教育核心技能的培養。“教育是講究情境的,我們師范生對于本土教學情境的理解、接觸、熟悉程度更深,在這方面和清北復交的畢業生相比是有優勢的,未來更要擴大優勢。”劉磊明說,“師范生們自身也要調整能力板塊的結構訓練,提升專業能力。”
而對于非師范專業博士如何更好地做中小學老師,劉磊明給出三點建議。一是多向身邊的前輩學習,盡快完成教師角色的轉換,愛上孩子們的“嘰嘰喳喳”。二是多琢磨師范技能,學習教育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等基礎性的知識,提高藝術化處理教育狀況的水平。三是校正好工作認知慣性,完成從學術知識的生產者轉變為學科教育實踐者的身份轉化。(記者 孫唯 楊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