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資學院以‘三業’融通教育理念打造高質量物流人才

發布時間:2021-11-30 08:03:33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北京物資學院以專業為橋梁對接產業鏈和職業崗位群——

“三業”融通打造高質量物流人才

“沒有接觸專業課程之前,我對物流的理解還僅停留在狹義的‘快遞’,但接觸專業課后,物流的概念逐漸在我腦海中從一個點變成了一條線,又慢慢織成了網。”北京物資學院2019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榮煜的感受,勾勒出了該校物流專業十年的變化。

“如果說專業是連通從產業到職業的橋梁,那么我們希望給師生打造的是一座立交橋。”北京物資學院校長劉軍說,“這個樸素的愿望催生了學校以‘三業’融通教育理念為起點的本科教學改革。”

專業群連接產業鏈和崗位群

經過十年的產教協同合作,目前僅京東總部和華北分公司的正式員工,就有超過100人畢業于北京物資學院。京東物流全國教育業務負責人范廣輝說,北京物資學院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融會貫通的能力,能靈活解決現實問題。

“在學校里我們就能接觸到物流全供應鏈上所有的崗位,物流企業在實際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常常就是我們在課堂上研究的課題。”物流學院201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吳晟說。

該校副校長張旭鳳介紹,所謂“三業”融通,即以專業為橋梁對接產業鏈和職業崗位群,建成覆蓋物流全鏈條,具有“多科融合”特點的物流特色專業群。

年來,學校以物流管理優勢專業為基礎,瞄準智慧物流與全球供應鏈整合等行業發展需求,率先設立物流工程、采購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專業,形成覆蓋物流全產業鏈的優勢專業群。同時,立足于數字經濟和流通業態融合等新產業人才需求,發揮專業群的群體效應,強化多學科融合,打造了文理結合、文工結合、文文結合的升級版優質專業。

組建專業群帶來的變化,學生的感受最直觀。“給我們授課的除了物流學院的老師,還會有經濟學院和信息學院的老師。他們教我們‘財務管理’‘數據庫基礎’這些以前別的專業才有的課程。”榮煜表示,專業的課程設置打通了整條物流產業鏈。

除此之外,專業群與產業鏈和職業群的緊密聯系還改變了課堂場景。學生上課不再局限于教室,便于小組討論的活動教室、實驗示范中心、物流設備展廳都可以變身課堂。“學配送中心規劃與設計時,老師會帶我們去參觀配送中心,讓我們直觀地明白什么是‘按單揀貨’、什么是‘批量揀貨’。”2019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曾圓介紹,學生還會被安排到實驗室模擬操作一個配送中心,模擬員工的雇用、汽車路線的規劃、貨架位置的擺放、與客戶公司的談判等場景,以此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升級專業群大類培養模式

設立專業群之后,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支撐。教務處原副處長梁晨介紹,年來,學校探索建立以“底層共享+中層互通+頂層分選”課程體系為主要特征的專業群大類培養V2.0模式。

梁晨介紹,該模式統籌考慮物流產業鏈需求、崗位專業需求和學生個發展需求,兼顧大類學生群體中不同專業單體、同一專業單體中不同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力求持續優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衡好“從業寬口徑、專業厚基礎與就業精技能”的關系。

物流學院物流管理系主任溫衛娟介紹,在建立底層共享臺課、跨學科臺課、物流大類專業群共享課等寬口徑課程基礎上,學院建立卓越班,強化實戰能力,對接學生就業需求;建立實驗班,強化學術研究,對接學生升學要求;建立校企合作訂單班,對接企業人才培養需求。同時以示范中心、智慧教室為依托,深化教學手段改革,實施小班授課,因材施教。

相比傳統專業課,專業群臺課程和企業運作場景無縫對接,讓學生在校園內就能夠了解和參與企業的物流運作和管理。同時,課程融入了專業使命教育和課程思政,盡早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價值觀,實現了“職業能力+職業素養”雙前置。內容更加實戰化,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強化適應崗位需求的能力。

在今年第六屆日日順物流創客訓練營中,榮煜獲得“超A創客獎”。在她看來,學院的專業課堂特別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在物流裝備選型課上,每個學生都可以選擇一種感興趣的裝備,圍繞裝備的特、操作方法、應用技巧、創新技術去學研究,而不只是知道都有哪些物流裝備。在學物流企業經營與運作時,同學們還會就同一問題分析五六家物流公司不同的處理方式。”

“相比榮譽,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備戰比賽的過程中,把課堂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了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和客戶談判、起草商業合同、為客戶報價,提供貨運路線等實打實的本領;學會了遇到問題該怎樣有效處理,怎樣提出解決方案才能使客戶滿意。”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的紀鑒桐說。

創新政產教融合新機制

按照“協會指導,企業主導,學校主責”的思路,學校建立“三方協同”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先后與全國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京東集團等頭部企業建立現代產業學院理事會、政產學多方教學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學校的京東學院策劃期間,學校和企業雙方成立了政產學相結合的京東學院理事會作為決策機構,雙方的合作涉及教材開發、行業技術標準制定、實訓基地建設、教師頂崗、雙元制培養等更為廣闊的領域。

物流管理專業副教授田雪說,實體學院讓學校擁有了一條校內外資源雙向融通的渠道。一方面,將企業導師請進教室、企業實戰融入課堂、企業案例寫進教材、企業實景搬到實驗室,實現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全面賦能;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應對國家重大課題、制定行業標準、加入政府智庫并培養行業人才,實現了科研反哺企業。

依托專業群和京東學院,學校的人才培養資源得到了極大豐富。溫衛娟介紹,現在物流學院為學生提供“雙導師”,即在校內導師指導的基礎上,引入校外導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輔導。學院與多家物流企業攜手,還建立了“日通班”等企業課堂,并為學生提供“作業實地觀摩”“企業短期實”等實踐學機會。

早在2013年學校就開始完善管理運作體系,為學院配套專項經費,建立教師掛職、職務晉升激勵等制度,通過拓寬學生高質量就業渠道,減少企業人力資源成本,激發學校、企業和學生積極,形成了“1+1>2”的協同效應。

目前,學校和企業的科研合作還在深入,僅今年就聯合申請科技部人工智能專項、聯合完成現代服務業專項等重大國家發展研究課題。

“‘三業融通’‘三體兼顧’ ‘三方協同’,學校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目標是匯聚各種資源,打造高質量的培養體系以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劉軍說,“我們相信行業高校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也在于此。”(記者 施劍松)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