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對水庫堤壩健康狀態進行“體檢”,尤其是大壩水下部分的檢查,通過提前發現風險點,為防汛搶險提供科學依據。
但傳統體檢方式是通過人工下水巡檢或放空水庫,難度大、效率低。
智能堤壩裂痕巡檢水下機器人。學校供圖 華龍網發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合作研制出來的智能堤壩裂痕巡檢水下機器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供圖 華龍網發
這不,由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暗獭逼姹椖繄F隊研制出來的“水下利器”智能堤壩裂痕巡檢水下機器人安排上了,不但能提高為大壩“體檢”的效率,還能極大降低檢查的費用。甚至對水庫堤壩裂縫深度、寬度等關鍵信息實現全流程、全要素檢查。
據了解,智能堤壩裂痕巡檢水下機器人有該校與安徽樂智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不僅能在水體底部貼地巡檢,還能在水中浮游,靈活避開障礙物。
同時,該水下機器人還可以通過路徑循跡與傳感器數據采集方法,對水庫堤壩裂縫深度、寬度實現數據采集,并實現對裂縫位置定位以及裂縫視覺識別。
“即使水體非常渾濁,我們也能實現表觀缺陷巡檢,精度達到毫米級?!敝貞c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暗獭逼姹椖繄F隊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科技手段的不斷發展,水下機器人也在向著精密化、智能化的方向前進,更多先進的監測儀器、自動化的監測手段在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速實現全方位、立體化、智能化動態監測體系,強化數據分析和預測預警能力,是今后的重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