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豐都縣高度重視學生防溺水工作,精準落實“責任劃分、宣傳教育、風險管控、督查考核”四大機制,全方位、多舉措、深層次筑牢學生防溺水安全防護網。
第一,落實“責任劃分”機制。一是抓“部門聯動”履責。成立“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縣教委主要領導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全縣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研究通過《豐都縣2022年防溺水專項工作方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原則,明確縣水利局、縣委政法委等部門及各鄉鎮(街道)工作職責10項,推動形成齊抓共管、聯防聯控工作格局。二是抓“屬地管理”履責。各鄉鎮(街道)嚴格依據“屬地負責”要求,成立“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選派專人抓好落實;創新與“河長制”“庫長制”工作相結合,各村均組建“防溺水巡察隊”,聯合校園保安、當地河長庫長每日開展水域“三巡”行動。三是抓“看護監管”履責。屬地政府、有關部門、各學校(園)聯合督促家長落實法定監護責任,與學生家長簽訂《防溺水安全告學生家長書》10萬余份,并全部存檔,38名家庭教育講師每月入社區開展“防溺水宣講”,督促家長履行防溺水監護職責。
第二,落實“教育看護”機制。一是強化日常教育。扎實推進學校防溺水“十個一”教育宣傳工作,假前指導各校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460場次,與學生家長簽訂《防溺水安全告學生家長書》10萬余份,印制發放“學生防溺水安全知識宣傳手冊”9萬余份;58名健康副校長、100余名法治副校長定期入校到班開展專題講座;依托線上“安全教育平臺”開展專題教育,學習情況考核位列全市第三。二是強化家?;?。聯緊盯“周末、假期”等關鍵時間節點,應時推送“防溺水工作提示”信息、“一對一”電話提醒家長3萬余名;聯合縣婦聯、團縣委等部門(單位),充分利用“兒童之家”“青少年之家”“婦女之家”等,定期開展“防溺水”主題親子活動,落實全員大家訪5.2萬人次。三是強化重點看護。針對留守兒童、特殊家庭學生等重點人群,縣委縣政府高位推動,創新試點打造出“栗米陽光”“鸞媽媽”“鴻鵠之家”等20余個家庭教育互助會,為學生創新開設暑期興趣課程,有效降低學生到水域閑玩風險;3000余名教師擔任1.4萬名留守兒童臨時家長,全面加強重點人群“防溺水”安全教育。
第三,落實“風險管控”機制。一是隱患排查沉到底。針對全縣學校周邊“5條重點河流、82個水庫、1656口山塘”等涉水領域,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每月組織開展綜合研判,強化隱患管控;組織學校保安、轄區治安、水域管理員開展“五有排查行動”200余次,排查安全隱患60余個,增設安全警示牌137塊、防護欄276米、安全隔離帶800米、救生設備800套,有效筑牢安全防線。二是巡查勸導守到邊。建立“防溺水巡查管理”體系,“243名水域看護勸導安全員、38名責任督學屬地監管職責、各村社干部、300余名志愿者”開展定人、定時、定區域“三定”巡邏1800余次,充分發動當地群眾主動參與巡查監督,累計勸阻學生涉水行為60余起,加強教育懲戒力度,全力守護學生安全。三是應急處置抓到位。相關部門(單位)協同制定“預防中小學生溺水應急預案”,指導學校因地制宜建立“校園防溺水應急預案”96份,督促各校進行模擬演練,并將涉及重點水域學校演練情況納入學校年終綜合考核,切實提升學校防溺水應急處置能力;聯合當地衛生院、社區組建應急救援隊伍30余支,夯實防溺水工作應急隊伍保障。
第四,落實“督查考核”機制。一是上級評估問責。聚焦暑期學生溺水事故易高發時段,“防溺水工作領導小組”牽頭組織召開聯席會議3次,全面研判涉水風險、審查“校園周邊涉水安全隱患報告”;落實學生防溺水工作責任追究機制,嚴格實施“三責同追”“一票否決”,層層傳導壓力,有力推動防溺水工作綜合督查。二是部門定期督查??h委政法委、縣教委、縣公安局等建立起定期會商、聯合整治、信息共通等督查整治機制和分片包干督查機制,每期開展2次專項督查,將檢查結果、溺水事故納入年終部門及各鄉鎮(街道)平安綜合治理工作、校園及周邊綜合治理工作考核,持續加大轄區內防溺水工作督導檢查力度。三是學校督導考核。建立“縣教委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安穩辦科室為組員”防溺水專項督查小組,充分發揮統籌監管作用,壓緊壓實38名責任督學、5名防溺水專職人員督查考核職責。4—8月,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明察暗訪各校防溺水工作,將督查結果納入年度辦學考核評比,有效推動工作落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