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科創板即將推出做市制度,不過與已經實施了做市制度的新三板不同,它實行的是混合做市,即保留了原先的連續自由競價模式,又引入了做市商模式,這在當今的國內證券市場上是開了先河的。
做市交易的特征是由證券投資機構對股票進行連續的雙向報價,以確保在某個確定的價格區間,其他投資者都能夠以做市商為對手,順利完成交易。而連續自由競價過程中,投資者可以在價格的漲跌限制區間發出價格指令,而在一個時點上的指令只能是單邊的,即不能自買自賣。在實踐中,絕大多數股票都是實行連續自由競價模式,因為在這種模式下交易效率高、股價彈性大,能夠較好地滿足投資者的買賣需求。不過,對于一些缺乏市場關注度的股票,連續自由競價模式下也容易出現因為參與者少而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另外,對于一些市場在估值上存在較大分歧的股票,連續自由競價模式下股價往往大起大落,不利于行情的穩定??陀^上來看,做市制度的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給相關股票提供必要的流動性,同時引導股票合理定價。不過,單純的做市模式下,因為只有充當做市商的機構進行雙向報價,其他投資者都是被動地在做市商報價的范圍內進行買賣,因此盡管在這一模式下可以保證有一定的成交,但是由于股票價格受制于做市商的報價區間,通常不會很活躍,而如此一來,交易過程中的價格發現功能也就會打折扣。新三板實行做市交易也有幾年了,應該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別是讓一些長期有行無市的股票能夠流動起來,但是很難說市場的活躍度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新成立的北交所沒有沿用做市交易的模式,目前實行的是連續自由競價制度,這里的原因很復雜,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僅有做市交易,對市場來說未必是最佳的選擇。
科創板推出后就提出要研究做市交易,其原因在于科創板在上市制度方面具有較大的包容性,對上市公司實行多套標準,這就需要有更加多元化的估值方式。而其中難免有一些上市公司,因為體量較小,投資者的了解也不多,人們對其未來的發展態勢也有不同的看法,從而導致流動性不足,股性偏淡。因此,從完善科創板的定價機制以及促進股票流動的角度來說,是需要引入機構來參與做市的。在海外成熟市場中,對于來自新興行業的小市值公司,大都有強制做市的要求。然而,鑒于新三板的具體情況,如果是搞單純的做市交易,恐怕對科創板又是不合適的,畢竟科創板中還有大量交易非常活躍的股票,對它們來說,實施做市制度的必要性是不高的。于是幾經研究,也就有了現在這個混合做市模式。它對于科創板來說,就是能夠重點化解部分股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這樣不但提高了其定價過程中的技術含量,同時也讓適合連續自由競價的股票,有更多的投資者在交易活動中參與對其的合理定價,從而更充分發揮市場在股票定價上的決定性作用。而兩者的有機結合,將使得科創板交易在穩定性、流動性上有明顯的提升,更加具有理性的色彩。
科創板自開板以來,總體上運行情況是很不錯的,就成交而言,是各大板塊中最為活躍的,目前單日換手率一般還在2%以上,遠超主板與創業板。不過,科創板的發展又是不太平衡的,成交最大的前十只股票,可以占到成交量的1/4強,如此高的集中度背后,自然也有相當數量的股票交投清淡,有的甚至一天的成交額不足500萬元,以至在一定程度還存在退市風險。另外,也有部分股票價格波動劇烈,表現出很強的投機色彩。實行混合做市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成交過于清淡股票的流動性問題,同時也能夠在市場上推動理性估值氛圍的形成,特別是在有的科創板股票面臨限售股大規模解禁的背景下,合理定價與必要的流動性是市場穩定的基礎,而現在混合做市制度的建立,有助于這一問題的逐漸化解。因此,人們期待這一新的交易模式日后在科創板的運行中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