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本想炒作“中國制造”對五角大樓供應鏈的影響,但如今此事越鬧越大,眼看怎么說都要成為麻煩,不得不改口說“沒有造成實際威脅”。
因為包含“中國制造的零件”,美國宣布暫停交付F-35隱形戰斗機有了后續。美國《星條旗報》10日稱,負責監督該飛機項目的監管機構稱,目前交付的825架F-35戰斗機中,每一架都含有由中國合金制成的部件,“這是美國法律和五角大樓法規所禁止的”。
(資料圖)
此前五角大樓F-35項目辦公室說,F-35戰斗機渦輪發動機中的磁鐵使用的鈷釤合金是在中國生產的,從自2003年以來一直在該機上使用。為此五角大樓暫停了F-35的交付,以確保該項目符合與“特種金屬”相關的規定。
美國國防合同管理局發言人羅素·戈梅爾9日承認,所有交付的F-35戰斗機都有含有這些特殊金屬的部件。他還表示,預計不會“更換所有已交付戰機的磁鐵”,因為更換它們可能需要對500多架美國訓練和作戰飛機進行成本高昂且耗時的改裝。此外,此事持續擴大影響可能會威脅超過3300架該系列戰機的交付工作,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F-35聯合項目辦公室評估認為,此事涉及的渦輪發動機部件對飛機或整個項目不存在安全風險或飛行風險。預計下一步將尋求五角大樓負責采購的最高級別官員、美國防部副部長威廉·拉普蘭特批準國家安全豁免,以恢復交付已經組裝好的含有該合金的新飛機。
至于下一步怎么辦,五角大樓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已找到符合該機要求的美國制造的合金來源。
順帶的,老司機簡單說明一下外界之前的相關報道。
首先,這并非F-35首次被發現使用“中國制造的部件”,早在10年前,五角大樓就批準霍尼韋爾公司在其他F-35部件中使用“中國磁鐵”,以保證受成本超支困擾的計劃能如期進行。但不同的地方在于,這次被發現使用的鈷釤合金是中國加工成部件之后,送到美國進行磁化,明確屬于“半成品加工”;而之前中國是提供“原材料”,后續加工都是由美方完成。
換句話說,這次F-35中被發現的“中國制造”技術比例更高,難怪五角大樓要急得跳腳。
其次,就連美國也承認,這塊“中國制造”的磁鐵,既不會導致F-35的機密泄露,也不會影響F-35的飛行安全。那么此事為什么會炒作得如此沸沸揚揚?
顯然,美媒之前的炒作就是奔著“中國制造”影響五角大樓供應鏈來的,希望推動美軍進一步在軍工領域與中國“脫鉤”。但讓美方措手不及的是,后續調查顯示“中國制造”對于F-35項目乃至整個美軍裝備供應鏈的影響深遠,想要徹底消除“中國制造”很可能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拉普蘭特承認,即使是主要的武器公司也并不總是熟悉他們供應鏈的全部細節?!按蠹s兩三周前,一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告訴我,他認為他有300家供應商。但當他計算所有供應商時,他發現他可能有3000家供應商。供應商可能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因此這就變成一個實時的跟蹤問題,并確保你供應鏈的完整性。”
根據美國采購法規,美軍相關項目禁止采購和使用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等國生產的某些特種金屬或合金。但老司機之前就提到過,美國報告多次警告,五角大樓在某些關鍵資源方面嚴重依賴來自中國或俄羅斯。這并不限于外界熟悉的稀土制品。例如礦物銻對美國軍事工業供應鏈至關重要,從穿甲彈、爆炸物到核武器,以及夜視鏡等其他軍事裝備的生產都需要銻。美國地質調查局2020年的一份報告稱,“(美國)國內沒有銻礦,中國是最大的銻礦石或精煉銻的生產國,也是美國的主要進口來源。”
由此可見,美軍想打造完全脫離中國的裝備供應鏈,恐怕根本就是做不到。繼續炒作“中國制造”威脅美軍供應鏈,多半也只能像這次F-35事件一樣,最終以批準“國家安全豁免”草草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