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布《“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下稱:《規劃》)。
發展目標上,《規劃》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加速推進高速泛在、云網融合、智能敏捷、集約共享、安全可控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依托國家電子政務外網、互聯網、光纖寬帶、虛擬專線和5G等網絡建設完善衛生健康行業網。
與此同時,《規劃》多次強調要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服務體系,完成多維度的信息化建設,“大數據”、“智能化”也是聚焦點。
(資料圖片)
從具體場景來看,醫院、醫保、醫衛領域將被“一網打盡”?!兑巹潯诽岢?,要加強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構建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
國盛證券認為,《規劃》出臺,分級診療體系、互聯網醫院、健康數據等建設目標將推動醫療信息化產業持續發展,隨著AI、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的應用,醫療IT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
今日,醫療信息化板塊應聲大漲。截至發稿,嘉和美康20cm漲停,國新健康、久遠銀海拉升封板,創業慧康漲超5%。
圖|醫療信息化概念股11月10日行情表現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政策出臺到業績兌現仍有較長的時間差。華安證券指出,從《規劃》推進節奏來看,對相關公司2022年業績基本無影響。但展望未來,2023年開始,有望迎來具體的建設細則。而投入方面,隨著疫情緩和,醫院端收入有望恢復,將會帶來充足的建設資金,助力各層級平臺、功能的建設。
因此,總體來看,《規劃》對于醫療IT類公司的積極影響,將在2023年拉開序幕,但具體業務彈性有待各類平臺建設細則的具體明確。
從近期的訂單情況也可印證機構的猜測。據國泰君安統計,醫療信息化10月訂單整體有所回落。截至2022年10月31日,醫療信息化行業新增訂單53.59億元,其中10月新增訂單4.85億元,同比增加3.28%,環比回落28.96個pct。
圖|醫療信息化訂單情況;來源:國泰君安研報
機構進一步指出,前期堆積訂單已逐步消化,單月訂單回歸穩定。此外,醫院端需求貢獻依然強勁,相較于2021年同期,醫院占比顯著提高,同時單月千萬級訂單繼續保持高占比。
而后續市場規模具體還有多少空間?據IDC統計,2021年我國醫療行業IT支出高達712億元,預計到2024年市場規模增長至1010億元,2021至2024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2.36%。
隨著本次綱領性文件出臺,多個醫藥板塊利好政策落地,中金、中信、民生等多個機構一致看好后續醫療信息化板塊的發展。在政策的推動與醫療機構數字化轉型等趨勢下,機構認為,行業低谷已過,建議關注醫療IT相關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