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抗菌抗病毒面料”概念持續火爆。
(相關資料圖)
12月27日,抗菌抗病毒面料概念“大牛股”安奈兒再次漲停,如意集團、玉馬遮陽、嘉欣絲綢、南山智尚跟漲。
二級市場來看,自上市以來,安奈兒股價呈逐漸下滑之勢。轉折點在2022年11月17日。彼時,安奈兒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下稱“活動記錄表”),詳細介紹了其抗病毒面料,并稱預計明年年初能夠量產,且已與多家企業洽談。
隨后,安奈兒股價一路暴漲。據時間財經粗略統計,11月18日至12月27日,安奈兒收獲14個漲停,在28個交易日內股價累計漲超195%。
12月12日,恒泰證券曾發布交易風險提示稱,安奈兒于11月18日至12月7日股價短期內劇烈波動,累計漲幅172.80%,偏離同期深證綜指達171.24%,群體性炒作明顯。
安奈兒也成為深交所重點監控對象。12月23日,深交所公告表示,對近期漲幅異常的“安奈兒”進行重點監控。
12月27日,針對公司股價持續大幅波動,時間財經撥打了安奈兒董秘辦電話,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股價波動的原因我們真的不知道,抗菌面料的問題我們說了很久,但是到現在公司股價還是一直有波動,那這是誰在炒,我們也不太清楚。股價波動是市場行為,我們也做不了什么?!?/p>
公開資料顯示,安奈兒成立于2001年,主營中高端童裝業務,擁有“Annil安奈兒”童裝品牌。2017年于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有著“童裝第一股”的稱號。
抗病毒面料效果存不確定性
據安奈兒11月17日發布的活動記錄表,其引發市場關注的抗病毒面料,主要原理是利用電子束在紡織物的纖維大分子上打開化學鍵,再將若干個制劑分子“嫁接”到這個纖維大分子中。這種制劑分子帶有正電荷,而包膜類病毒、細菌、真菌帶有負電荷,正負電荷相互吸引作用下,制劑分子將刺破病毒、細菌、真菌的包膜,從而達到滅殺的目的。
安奈兒也表示,電子束接枝技術對所有包膜類病毒、細菌、真菌均有效,即使病毒變異也依然有效。此外,這種面料即便水洗150 次之后抑制率仍超過94%,遠超過國家行業標準中對抗菌有效性最高等級(AAA)的要求。
11月17日,針對投資者關于公司抗病毒抗菌面料進度及投產情況,安奈兒曾表示,目前是圍繞建設生產線開展工作,已組建核心運營團隊,完成了生產工藝技術方案、關鍵生產設備的選型與下單,“這款面料預計明年年初能夠量產,一部分用到童裝,一部分面料出售,目前已與成人服飾、醫療健康、醫療院感、清潔、校服類等多家企業洽談?!?/p>
隨后,安奈兒股價持續大幅上漲。在后續發布的多份股價異動公告中,安奈兒也表示上述事項存在三大風險,即專利風險、量產風險和抗病毒抗菌效果風險。
以引發市場熱烈討論的抗病毒抗菌效果為例,在12月26日的股價異動公告中,安奈兒表示,公司首先準備將電子束接枝技術應用在服裝類紡織品上。應用在服裝類紡織品上的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主要對包膜類病毒、細菌、及部分真菌通過接觸的傳播途徑具有抑制作用,而對于包膜類病毒、細菌、及部分真菌通過飛沫等其他傳播途徑傳播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效果具有不確定性。
此外,安奈兒還稱,電子束接枝改性面料目前仍處于準備量產前的測試改善階段,應用及市場前景尚待進一步明確,抗病毒抗菌效果需經市場檢驗,市場對該技術的認可和接受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也存在不確定性。
而針對量產的風險,安奈兒也指出,由于目前處于量產準備期間,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因市場環境變化、施工拖延、設備延遲到貨等因素,導致量產時間不達預期。
多家企業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除安奈兒以外,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因為抗病毒抗菌概念在資本市場上“高歌猛進”。以另一家抗病毒抗菌面料概念龍頭企業如意集團為例,其在今年12月內的12個交易日內也錄得9個漲停。
據東吳證券日前發布研究報告,抗病毒抗菌紡織品關注度不斷升溫,紡服企業紛紛進行相關布局。據該機構稱,目前已有31家上市公司布局抗病毒抗菌專利及產品。
作為國內最大的家紡出口商,孚日股份此前就在其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一直有抑菌抗菌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針對新冠病毒,公司加大投入,已研發生產出部分抗病毒產品,目前尚未取得權威部門的檢測報告,該系列產品預計明年二月份陸續上市銷售?!彪S后,孚日股份再多次解答相關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東吳證券前述研究報告也顯示,在目前布局抗病毒抗菌專利及產品的企業中,多數公司僅布局抗菌功能性面料并取得相關專利,僅少數公司如安奈兒、森馬服飾、眾望布藝、如意集團擁有抗病毒相關專利。
顯然,即使擁有專利的公司也存在各種不確定的風險。除了安奈兒,如意集團也曾在公告中提示風險表示,“公司的‘抗菌抗病毒可機洗毛精紡面料’項目處于中試階段,尚未形成批量生產,其應用及市場前景尚待進一步明確,抗病毒抗菌效果需經市場檢驗,市場對該技術的認可和接受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產生的經濟效益和對公司業績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對時間財經表示,在疫情常態化的大環境下,抗菌抗病毒面料產品切中了消費者想要防護的需求,也使得多家相關概念企業市值不斷攀高,“但關鍵是這種材料能不能快速的引入并投產,以及從研發量產的性價比來看是不是真正能夠讓普通消費者買得起。與此同時,其抗菌抗病毒的功效也還需要得到市場的驗證,這些都是引發質疑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