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雙減”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拓寬違規校外培訓線索來源,加大對違規校外培訓行為查處力度,推進“雙減”工作扎實有效開展,自治區“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自治區“雙減”辦)推出“雙減隨手拍”便捷投訴舉報平臺。該平臺自1月27日正式上線啟用,目前已開展三期,共收到各地群眾拍攝的舉報線索257條,其中,有效舉報線索71條,目前已完成核查31條(其中辦結28條,列入重點跟蹤復核名單3條);其余40條有效舉報線索,各地正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核查處理。
據統計,第二期和第三期收到的線索總量比第一期減少111條,降幅達60%,“雙減隨手拍”群眾線索舉報數量整體呈明顯下降態勢;與此同時,教育部反饋的廣西爆雷、冒煙機構也呈明顯下降趨勢。廣西“雙減隨手拍”取得預期成效,并已成為全民監督違規校外培訓行為的有效途徑。
廣泛宣傳,有效引導。自治區“雙減”辦印發《關于印發校外培訓行為“十嚴禁”的通知》,明確了校外培訓“紅線”,以“列清單”的方式簡明扼要呈現“十嚴禁”內容,并將便捷投訴舉報平臺二維碼與校外培訓行為“十嚴禁”的通知同步發布,市民可通過掃描廣西“雙減”舉報隨手拍二維碼或登錄廣西“雙減”舉報隨手拍舉報網頁,按照頁面提示選擇舉報事件發生地址、填寫舉報內容及照片即可提交舉報信息,對校外培訓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舉報。同時還通過“廣西日報”“南國早報”“八桂教育”及各設區市教育局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媒體平臺廣為宣傳,有效擴大社會知曉面,積極引導全民參與監督。
按圖索驥,有效核查。自治區“雙減”辦印發《關于做好“雙減隨手拍”便捷投訴舉報平臺線索核查處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定期將舉報線索反饋給各設區市,由教育、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對問題線索逐條進行核查。一是分類登記、臺賬化管理。自治區“雙減”辦專項工作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問題線索進行登記和統一編號,實行“一線索一案”,逐一篩查甄別,按照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等原則,分類交辦各地各相關部門核查處理。二是聯合執法、加強查處力度。指導各地教育及非學科類主管部門、市場監管、以及紀委、政法機關的協調聯動,按照“一周一報一落實”的要求,做好線索甄別分類、核查確認、結果反饋等工作。三是加強對掩蓋、包庇行為的查處打擊。針對查處后仍反復舉報或試圖掩蓋、包庇違法違規行為的地方,自治區“雙減”辦將作為問題線索提交自治區紀委監委駐教育廳紀檢組,加大查處力度,形成嚴抓嚴查嚴打違規培訓行為的良好工作局面。確保問題線索發現一起,處理一起,常抓不懈,堅決防止“校外培訓”反彈變異,鞏固“雙減”成果。
健全機制,有效推進。一是推進多部門聯合執法,多部門圍繞“雙減隨手拍”舉報線索加快核實查處,強化多方協作聯合執法,推進“雙減”問題常態化響應機制的進一步完善。二是推進群眾的廣泛參與,“雙減隨手拍”便捷投訴平臺通過吸引群眾積極參與監督,進一步壯大了社會監督力量,促進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雙減”監管治理的合力。三是構建“雙減”工作良好社會氛圍,“雙減隨手拍”全面暢通了群眾監督舉報途徑,使隱形變異等各類違反“雙減”規定的違規行為無處遁形,助推“雙減”監管良性發展。
下一步,自治區“雙減”辦將繼續完善“雙減隨手拍”平臺,完善舉報信息查處結果向舉報人反饋的工作機制,保護舉報人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建立市、縣級登陸端口,讓市、縣級相關部門通過信息化手段查閱舉報信息、掌握查處進度、反饋查處結果,切實形成查處打擊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為的高壓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