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羅:創新載體村歌成村民心中的“家歌”

發布時間:2022-04-28 16:33:27  |  來源:南方日報  

“我乘一葉舟,順著東江走。勤勞安置家,處處客家樓。兩地一家親,長寧愛心留……”在博羅縣長寧鎮新江村,夜幕降臨時分,村民常常在休閑廣場上哼起小調。這是屬于新江村的村歌《兩地一家親》,也是博羅縣文藝志愿者首批創作的村歌之一。

據悉,2018年年底以來,博羅縣創新開展“一村一歌”精品工程,創作了200首村歌。今年,博羅縣文藝志愿者計劃再創作60首原創村歌,力爭盡早推動村歌在所有行政村全覆蓋,實現“村村有村歌”。

日前,記者從博羅縣委宣傳部了解到,由博羅縣文藝志愿者合力創作的《鳳鳴烏坭湖》等9首優秀村歌,期發表于國家級音樂類期刊——《歌曲》雜志,成為博羅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品牌建設和鄉村文化振興的又一突破?!陡枨冯s志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博羅村歌專欄的發布,為全國村歌創作做出了重要探索。

創新載體

村歌成村民心中的“家歌”

村歌,從鄉村來,帶著阡陌間的泥土芬芳,承載著濃得化不開的鄉愁。

在新江村,村民廣場旁的一面高墻上寫著村歌《兩地一家親》的歌詞,歌詞的背景畫著是一群挑著擔子、背負行囊的人,他們一路翻山越嶺,從河源市新豐江沿岸來到博羅縣長寧鎮安家。

這幅巨畫,畫的正是這個村子的移民故事。新江村黨支部書記黃紹源介紹,1966年,村里的人們從新豐江水庫移民而來,定居于博羅縣長寧鎮。他們把這個新的故鄉命名為“新江”,寄托著對遠處故土的思念。

2019年2月21日,博羅縣文藝志愿者成立村歌創作小組,到長寧鎮各個村落采風,為包括新江村在內的行政村譜寫原創村歌。那天,黃紹源喊來了村里幾位有聲望的老人,向文藝志愿者們講述當地的人文歷史、特色風景以及故事傳說。

“如今我家鄉,新風田野間……”如今,村歌《兩地一家親》化身新江村村民鄉愁的新載體,成了村民心中的“家歌”。

鄉村振興,不僅要“干好”,還要“唱好”。“村歌,承載著一個村的歷史和村風、民風,把新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每一個村民,成風化俗,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村。”在博羅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碧波看來,讓廣大干部群眾在干好鄉村振興的同時,描繪鄉村振興,贊美鄉村振興,歌唱鄉村振興,是博羅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進程中奏響的新樂章。

博羅縣規?;瘎撟鞔甯璧臍v程,可以追溯到2018年。這一年的年底,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博羅縣啟動了“一村一歌”活動試點,開始組織文藝志愿者深入鄉村(社區),為部分行政村創作村歌。

一首村歌的影響有多大?博羅縣文藝志愿者最初來到博羅縣石壩鎮烏坭湖采風時,村民并不理解村歌的意義,“村歌唱了不就完事了嗎?”

然而,在烏坭湖村黨總支書記黃文輝看來,一首村歌就是一個村的榮耀,傳唱村歌,就是對著力推動本村發展200多年的三黃胡須雞養殖產業的最好宣傳。

實踐證明,文化的力量,是最偉大的力量。經過實地走訪創作出的村歌《鳳鳴烏坭湖》,讓三黃胡須雞“一聲東方亮”,唱出村民靠養殖三黃胡須雞發家致富、建成小康,走上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烏坭湖好風光,紅旗高高揚,向著中國夢的陽光,奔跑在春天路上。烏坭湖好風光,凱歌高聲唱,迎著新時代的步伐,再創新輝煌”……貼民心的歌詞,唱出老百姓對黨無限的熱愛,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情向往,日日唱,天天唱,成了烏坭湖村村民心中的一首“家歌”。

歌曲《鳳鳴烏坭湖》創作發表后,先后被多家國內權威媒體轉發,并榮獲廣東省“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微視頻大賽二等獎。

賦能振興

文藝志愿者創作200首村歌

在博羅,一首首帶著泥土芬芳、浸染時代氣息的村歌,或高亢嘹亮,或婉轉動聽,唱出了鄉村振興的美麗樂章,傳達著廣大村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贊美。

鄉村振興,既要凝心,也要鑄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今年2月,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二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正式發布。這份對于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具有重大指導意義的重要文件,對于“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臺載體”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提出,要整合文化惠民活動資源,支持農民自發組織開展村歌等體現農耕農趣農味的文化體育活動。

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村歌傳承著優良社會風尚,在潛移默化中倡導和發揚良好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一首好村歌不僅對個人修身養、涵養高尚品質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弘揚中華傳統家庭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都大有益處。

博羅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18年底起,文藝志愿者深入博羅縣各村采風,迄今已創作200首村歌。今年,博羅將完成60首村歌創作,力爭早日在全縣所有行政村實現村村有村歌、人人唱村歌。當前,博羅正謀劃推動村歌巡展系列活動,通過挖掘本土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展現形式,推動本土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村歌等文化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專業文藝志愿者的支持和幫助。日前,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意見》。《意見》明確,鼓勵音樂工作者、音樂企業、音樂院校、音樂類行業組織等深入鄉村采風、展演和對接幫扶,加強對鄉村傳統音樂的創編、提升,創作一批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音樂作品。

博羅縣音樂家協會主席李雷曾多次參與村歌創作。“剛開始時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大家都感覺到鄉村的文化氣息不夠濃厚,活躍度也不夠,所以我們想在文化方面為老百姓做一些實事。”李雷說,村歌創作團隊主要由博羅縣中小學音樂老師組成。

位于博羅縣橫河鎮圩鎮西北部的嶂背村是惠州唯一的少數民族行政村,村民大都保留著使用畬語的傳統。然而,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自己的文字,畬語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瀕危語言”。

“村民特別希望通過村歌創作,更好地促進畬語及畬族文化的傳承傳播。”李雷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呈現畬語文化,他和另一名文藝志愿者汪海娟在譜曲時反復推敲,修改了十余次才定下來,不僅創作出畬語演唱版本,歌曲中也保留有大量的畬族小調風格,旋律悠揚歡快。

如今,根據博羅縣各村文化風俗,已創作的村歌語言涵蓋了客家話、粵語、普通話、畬語等,每一首村歌都獨一無二,為鄉村文化振興賦予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博羅縣已就“一村一歌”申報廣東省2022年度鄉村文化建設典型案例,關于博羅縣“一村一歌”的長篇報告文學《村歌唱響新時代》也正加快創作中,預計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出版。憑借獨特的文化魅力,村歌正為鄉村振興發展插上騰飛的文化翅膀。(記者:廖鈺嫻)

關鍵詞: 鄉村振興 鄉村產業 農業農村 人居環境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