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一場消費金融機構不容有失的競賽

發布時間:2022-11-08 16:46:15  |  來源:財經觀察站  

當前,數字經濟已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消費金融機構數字化自然成為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消費金融公司由于受到定價上限壓縮、運營成本增加、逾期壓力上升、獲客競爭激烈等因素沖擊,正加速數字化轉型以克服上述困擾。

來源 財經觀察站


(資料圖)

作者 翹楚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化驅動引領

當前新興數字化場景及業態不斷創新出現,大眾消費行為從線下遷往線上趨勢顯著,持牌消費金融機構需不斷提升數字化水平,方能順應環境的變化。

毋容置疑,數字化已成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正是得益于提早布局數字化,完成了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中原消費金融在運營管理及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顯著提升,近幾年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消費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邁向縱深,數字科技已經從驅動業務逐漸轉向引領業務,在金融風險控制、獲客、客戶服務等業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盛銀消金以科技內核驅動,賦能金融服務升級,實現7*24小時全智能化的線上消費信貸服務;積極推進業務轉型,提升精細化運營能力,把普惠金融的“普”與“惠”落到實處。

消費金融公司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貸前、貸中、貸后優化風控模型。在傳統風控模式基礎上,興業消費金融依托‘智子天信’智能系統,整合借款人多維度征信數據,實現60秒內全自動審批流程,有效降低信用評估風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數字化風控解決方案,能夠有效降低信用評估風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小米消費金融通過大數據反欺詐風控體系,建立了人工識別、智能圖譜、實時反欺詐和群體反欺詐的立體體系,提升了風控智能化程度和效率。

中信消費金融建設了以大數據中臺為基礎的敏捷型、專業化運營管理和營銷體系,針對不同客群的個性化消費金融需求和不同專業細分市場的特點,做到“深細精專”,提升品牌影響,加強客戶粘性,實現管理運營成本最低化、消費金融服務及時化、戰略執行精準化。

在獲客、客戶服務等業務方面數字化也發揮著積極作用。通過精準描繪用戶畫像,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服務體驗,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和更為精準的營銷。

中銀消費金融依托新技術應用,致力于精準獲客、精準風控、精準運營。通過創建穩定和先進的‘新一代’消費金融科技系統,形成獲客、活客、留客的場景化營銷服務閉環,為客戶帶來更快捷、更高效的數字化服務體驗。

除了以數字技術為核心布局消費金融業務,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技術積累,消費金融機構還將技術優勢逐步賦能到其他金融機構。比如,馬上消費開發的集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聲紋識別、OCR識別、活體檢測、人臉框內檢測等技術于一體的智慧雙錄產品,不僅實現了對內應用,也實現了外部賦能,在銀行、信托、保險等行業均已落地實踐。

正如《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的數字化技術創新分析》所顯示,消費金融領域,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及金融云等數字技術,使整個消費金融業務更加智能化、更加便捷化、更普惠,讓行業發生者深刻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然而,曾經的行業“老大哥”捷信消費金融光芒不在,自2020年陷入了裁員、虧損、賣牌照的風波中。其數字化發展停滯,原本依靠人海戰術、粗放式經營、迅速跑馬圈地占領市場的重資產線下運營模式則難以為繼。

受疫情、線下紅利消失等因素影響,捷信消費金融信貸規模出現大幅收縮,營業收入、盈利能力均出現下滑。2021年上半年,捷信消費金融總資產377.5億,較上年末下滑42.11%。

服務新市民、振興鄉村、低碳環保同樣非數字化不可

在消費金融領域,服務新市民、振興鄉村、低碳環保等行業新亮點的落地,同樣離不開數字化的持續發力。

新市民是近兩年金融行業重點發展的群體,消金機構正不斷創新消費信貸產品以服務新市民。

為了給新市民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綜合金融支持,中銀消費金融加大減費降利力度,為新市民制定更加靈活、便利、普惠的消費貸款,提供新市民信貸折扣利率券。同時,通過減費降利政策為新市民紓困解難,促進其改善還款能力,增強償債能力,保持良好信用。

針對 “新市民”群體差異化的需求往往很難被完全滿足和覆蓋這一“痛點”,興業消費金融堅持純信用、無擔保的分期貸款業務模式,開發設計“家庭消費貸”“興才計劃”“立業計劃”三大產品體系。興才計劃面向家長群體提供專門用于支持其子女學費、生活費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純信用貸款,立業計劃則是為初入大城市的應屆畢業生、青年白領解決“居不易”、“租不易”的難題。

截至2022年6月末,“興才計劃”累計服務全國近4萬戶大學生家庭,累計發放貸款金額約14.3億元。其中農村家庭占比超過65%?!傲I計劃”已為超過5.8萬名客戶提供了貸款支持,累計發放貸款金額8.48億元。

針對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建筑工人等新就業形態新市民群體,中原消費金融上線了H5全流程普惠金融產品,打通服務新市民群體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中原消費金融通過延伸服務觸角,創新業務模式,已實現新市民衣、食、住、行、用等全場景覆蓋,累計服務新市民用戶超過600萬人。

縣域、鄉村同樣是消費金融服務的主戰場,消費金融公司充分利用數字科技和小額信貸的業務優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下沉金融服務重心和服務范圍,將消費信貸服務深入到廣大農村地區,在助力脫貧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農村培育特色農產品、農業新技術和新業態。

馬上消費在重慶渝北洛磧鎮通過對土雞養殖場的數字化改造,打造家禽養殖智能服務平臺,解決實時數量、自動稱重、健康預警、環境檢測等多個養殖痛點,幫助農戶實現大幅增收。

中原消費金融鄉村振興數字化賦能小組對傳統溫室大棚進行數字化升級。改造后,大棚內可實現對溫度、濕度的實時監控和預警,大大提高了農作物成活率,該項目不僅可以提升高平鎮果蔬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還可以為100多名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

湖北消費金融公司通過創新探索運用遙感衛星定位技術,結合無人機和物聯網設備等方式進行數據采集、處理和可視化展現,讓農民足不出村辦貸款,為鄉村客群提供觸手可及的數字化消費金融服務。

數字化技術讓農村居民的金融服務需求得到精準滿足,農村居民消費金融保障水平得到提升,農村金融環境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得到推動。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末,馬上消費累計服務農村用戶2778萬,農村用戶交易額3263億元,累計帶動農產品銷售額430萬元。

在低碳綠色環保方面,據《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2)》顯示,眾多消費金融公司積極倡導并踐行綠色低碳環保理念,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無紙化、智能化的全流程綠色金融服務,進而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中信消費金融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打破地理區域限制,拓展全線上化服務,構建起以數據和數字技術驅動的綠色低碳輕資產模式。截至去年底,中信消費金融累計為830萬人提供全線上無紙化服務,僅2021年全年使用電子簽章及電子合同2000余萬份。

馬上消費披露的ESG報告顯示,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技術,在客戶服務方面累計減少碳排放量1182.70噸,在貸前、貸中、貸后各個環節中實現無紙化、線上化服務,累計減少碳排放量52.73萬噸。

此外,消費金融與數字技術進一步深度融合,通過融入多元垂直消費場景,逐步降低運營成本和服務價格,大力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捷性和可負擔性,充分滿足傳統金融難以惠及客戶的消費信貸需求,在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升級、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可見,數字化之于消費金融公司,就像水之于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誰在這次數字化轉型競賽中掉隊,誰就將被行業逐漸淘汰。這是一場不容有失的競賽。

關鍵詞: 數字技術 金融機構 消費信貸

 

最近更新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