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數字人民幣App(試點版)“錢包快付管理”新增“支付平臺”,與“商戶平臺”并列。目前僅有“支付寶”1家。
也就是說,如今用戶在錢包快付開通“支付寶”平臺之后,即可在支付寶下的服務商戶,包括淘寶、天貓超市、餓了么以及盒馬的商戶上通過支付寶App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支付。
【資料圖】
未來或有更多“支付平臺”接入
支付寶作為“支付平臺”加入數字人民幣受理網絡,一方面可以整合更多自身的商戶資源,用戶通過“支付平臺”開通之后,支付寶下的服務商戶將統一通過支付寶來進行受理。
對于支付平臺而言,統一受理服務商戶是加入數字人民幣生態的積極信號,能讓受理環境更加規范有序。
對于用戶而言,“支付平臺”的加入將會降低用戶使用數字人民幣的門檻,避免重復開通多個相關商戶的“錢包快付”,影響使用體驗。
另一方面,隨著支付寶的加入,未來將會有更多機構作為“支付平臺”加入其中,規范線上商戶的受理環境,同時也減輕錢包快付商戶過多帶來的使用繁瑣感。
在移動支付網看來,這樣的改變是積極的,未來大型支付機構將統一數字人民幣線上受理渠道,用戶也將免去從數字人民幣App開通錢包快付的麻煩,直接從商戶端拉起入口開通,并打通多個受理環境。
同時,移動支付網認為這也是數字人民幣在推動支付工具“互聯互通”路上釋放的積極信號。
推動支付工具“互聯互通”的信號
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推動以及生態的發展離不開參與機構的共同助力,其中受理端的普及至關重要。
央行《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表示,在未來的數字化零售支付體系中,數字人民幣和指定運營機構的電子賬戶資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構成現金類支付工具。數字人民幣要支持與傳統電子支付系統間的交互,充分利用現有金融基礎設施,實現不同指定運營機構錢包間、數字人民幣錢包與銀行賬戶間的互聯互通,提高支付工具交互性。
在推進數字人民幣生態建設方面,央行領導曾強調數字人民幣標準的統一和規范是關鍵,要推動數字身份、報文規范、二維碼、藍牙和NFC等方面規范和標準的統一,實現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
10月12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刊發《扎實開展數字人民幣研發試點工作》文章指出,要實現數字人民幣體系與傳統電子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讓消費者可以“一碼通掃”,商戶也盡量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類支付工具。
如何解決數字人民幣線上與其它支付工具的互聯互通呢,在移動支付網看來,支付平臺加入數字人民幣的受理網絡即是信號。支付平臺加入數字人民幣的受理網絡之后,用戶將可以通過支付平臺打通傳統支付工具與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壁壘,用戶使用支付平臺即可開通并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
而未來在線下商戶的受理上,移動支付網預計將會采用“聚合碼”的方式,打通二維碼規范標準的統一,實現“一碼通掃”。
結語
數字人民幣作為金融基礎設施,其頂層架構和可行性已經通過試點得到了有效驗證,未來將會逐漸普及。
但在數字人民幣的推進過程中,產品功能、應用環境、技術安全等都需要持續優化,其中“互聯互通”是與傳統支付結合的關鍵,如何在利用原有支付環境和系統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的作用是值得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