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聚焦:小米宣布公司治理史上“深遠變革” 兩大治理專項委員會能否提升ESG治理水平?

發布時間:2023-02-02 16:53:40  |  來源:科創板日報  

2月2日消息,1月30日上午,小米公司迎來“公司治理史上影響深遠的變革”。


【資料圖】

創始人兼CEO雷軍宣布,小米設立了集團經營管理委員會(簡稱“經管會”)和集團人力資源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涉及小米智能手機、IoT與生活消費品、互聯網服務業務三大核心業務的全部骨干,成員從公司創始團隊成員、外部引入高管、內部提拔的年輕高級干部均有包括。

雷軍在內部信中稱,成立這兩個專項委員會,能夠提升決策質量和效率,兼顧業務快速反應和長期體系建設。

前有騰訊、美團高調反腐,后有小米成立集團治理專項委員會,剛剛步入2023年,互聯網企業們就以雷厲風行的態度,將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提至首位。

小米ESG表現平平,這些方面拉后腿

不僅與企業整體發展息息相關,公司治理同樣是ESG目標中的重要一環。然而,比起對“雙碳目標”、“社會價值”方面的重視,國內企業在公司治理能力上的建設普遍較為薄弱。

在MSCI ESG評級體系中,小米的評級從2019年至今都維持在B。按MSCI的行業劃分方法,其屬于“技術硬件,存儲及外設”行業,對標富士通、思科、三星等硬件生產商,在同行業內,小米的ESG評分屬于后20%。

MSCI給出的標準中顯示,小米在公司治理、企業行為、隱私與數據安全、供應鏈勞工標準、電子垃圾等領域落后于行業平均水平。

此外,小米也在環境問題上“踩過雷”。2018年5月,小米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隨后,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綠色江南公眾環境關注中心發布報告,指出小米數家“疑似供應商”存在環境違規問題,小米涉嫌披露違規。環保組織認為,小米在IPO文件中說的“我們并不面臨重大健康、安全或環境風險”與事實不符。

由于港交所在第二版《ESG報告指引》中,對“管理供應鏈的環境及社會風險政策”有明確披露規定,環保組織將其報告提交給港交所,并收到了港交所回復。同年6月,小米承認“公司若干現有供貨商曾經違反環保規定”,并強調環保違規的供應商“已糾正其不符合環保規定的狀況”。最終,小米順利登陸港交所。

鯨平臺專家、七弦琴(上海)醫學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樹然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小米成立治理委員會客觀上將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通過決策的科學性與前瞻性,提升集團整體經營業績和加快應對市場變化的創新,同時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建立以人才為核心的長期組織體系等集團相關的戰略規劃及實踐規則,這些都將在組織、決策、人才、市場、技術、資金、規范等方面,推動公司治理的進步,亦將小米的ESG評分帶來積極幫助。

ESG變GSE,公司治理或成可持續發展“重頭戲”

事實上,盡管ESG的公司治理議題在大眾眼中不如環境問題熱度明顯,但無論上交所、深交所,還是北交所,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披露要求都日益趨嚴。

有ESG從業者向《科創板日報》表示,以MSCI ESG評級體系為例,該評級在管治(Governance)領域涵蓋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及公司行為(Corporate Behavior)2項層面。其中,“公司治理”關注包括董事會、薪酬、所有權與控制、財務四項評估議題;“公司行為”則側重于商業道德與稅務方面。

該從業者進一步表示,有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ESG應為“GES”,因為任何ESG目標的推動,都需要把公司治理放在首位考慮。只有有效提升公司治理的獨立性、一致性和透明性,企業才能以更長期的視角,回應更多重要利益相關方的期待與關切。同時,如果一個企業出現了重大貪腐、董事會缺乏獨立性、高管違規操作等公司治理問題,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可能會直接對其投下不信任票。因此,做好公司治理,將有效賦能企業價值與公司市值。

對于如何提升企業公司治理能力水平,該從業者認為,董事會的多元化與獨立性已成為國內外監管機構的重要關注點,同時將董事會與管理層的個人績效考核與企業可持續發展成績相掛鉤,亦是未來公司治理的重點關注領域。

港交所2022年初修訂的《企業管治守則》及《上市規則》中,要求上市公司于2024年底前董事會成員須性別多元,屆時所有在港上市公司的董事會最少有一位女性。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港股上市企業,根據小米發布的2021年ESG報告,其女性員工占比為34.14%,董事會成員中暫無女性。

關鍵詞: 上市公司 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

 

最近更新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