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日前審議通過《區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2年改革工作安排》(下稱《改革安排》),確定了2022年高明區48項全面深化改革重點項目,其中重點改革專題10項、改革工作要點27項、其他改革項目11項,首次實現全區各黨政機關區級改革項目全覆蓋。
作為全區今年改革攻堅的主戰場和“路線圖”,《改革安排》將推動全區形成崇尚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的強大共識和行動合力。其中,10項重點改革專題更是蘊藏著高明未來發展的“基因密碼”。
為全省制造業發展探路
根據《改革安排》,今年高明承接了3項省市重大改革任務,分別是創建全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深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改革、配合推進佛山臨空經濟區體制機制改革。這顯示了高明對全域的、長期的高質量發展的追求。
其中,探索建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是高明從2019年就已啟動的一項改革。目前,高明已建成綜合評價大數據平臺,在評價企業的用地、用水、用氣、用電、用工、耗能、污染排放等情況的同時,形成分行業、分區域、多層次數據深度挖掘和縱向橫向比較分析的企業全景信息管理。同時,開展企業數據認證拓展建設,利用區塊鏈技術,開展與評價企業進行評價數據的雙向填報和確認,促使數據審核、評價結果公示、評價結果申訴糾偏等工作有效。
根據評價結果,高明把企業劃分為優先發展類(A)、鼓勵發展類(B)、提升發展類(C)、限制發展類(D)四種類型,通過實施差別化政策,推動發展資源要素向優質企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集聚傾斜,從而促進形成扶優汰劣的企業發展良性競爭氛圍。
去年12月,廣東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佛山市高明區深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了省發改委、佛山市發改局、佛山市水利局等部門協助推動改革的職責任務,為高明區向省、市申請許可或授權事項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這不僅意味著高明的這項探索得到了省的認可,省、市、區各部門將高位統籌推動,也意味著高明建立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即將從體系建設階段轉入實際評價階段。高明的制造業企業將迎來一個新的評價標準,優質企業有望解鎖政策大禮包。而作為全省重大改革任務,高明的這個探索或將影響全省制造業的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的規劃建設,是高明追求全域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機遇。高明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12345”發展計劃中,“2”是指要奮力建設“兩個全域示范區”,分別是全域臨空經濟示范區和全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范區。這正是要把高明現有的底氣和機遇轉化為未來發展的動能,也與省市交給高明的重大改革任務相契合。
目前,高明已完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先行示范區建設工作專班組建,正就《高明區建設全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先行示范區工作方案(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征求各部門意見,高明將力爭今年底前獲得省級明確支持高明成為先行示范區試點;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要“大手筆”也要“細功夫”
縱觀10項重點改革專題,除了深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改革外,建立“地等項目”土地管理新模式、加快建設“鳳鳴朝陽”高明鄉村振興示范帶、規劃和打造160平方公里臨空大工業區等多項改革都與土地空間密切相關。
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今后5年,佛山將把工業用地規模由原來的350平方公里調整為450平方公里以上,建設和提升54個超萬畝規模的工業園區,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塑造佛山發展新形態。
對此,佛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高明區委書記楊永泰明確表示:“高明在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上都有非常優厚的資源稟賦,這是高明未來發展的最大優勢。在佛山工業用地規模的調整中,高明是必須走在前面的”。
在打造300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連片示范區域、規劃和打造160平方公里臨空大工業區等改革規劃中,都能看到高明謀劃產業發展空間的“大手筆”;而建立“地等項目”土地管理新模式則更彰顯了高明對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管理的“細功夫”。
《改革安排》顯示,高明將加強自然資源部門與經促、農業、文旅等招商部門的緊密對接,實現一、二、三產業項目與高明區地塊的快速精準匹配。
高明將完善全區土地收儲機制,實現土地收儲全區“一盤棋”統籌:在全面梳理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對近中遠期土地收儲進行精準規劃;依據地塊收儲潛力、重要性等,制定全區范圍可收儲地塊時序,并引導用地規模、新增指標、林地指標、耕地指標等根據收儲時序落實;會同財政局探索建立土地收儲資金池,力爭推動市、區、鎮聯動收儲,提升財政資金運轉效率。
目前,高明已基本完成地塊篩選工作,共篩選出2022年全區可儲備土地2.9萬畝,未來可收儲地塊13.2萬畝,并正在編制本年的土地儲備計劃。
高明還將多措并舉,加快推動新增、盤活全區建設用地:加強科學選址、項目包裝、主動溝通等,爭取上級新增建設用地指標1800畝以上;加快推動年內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000畝以上;年內處置閑置用地2000畝以上;完成200畝拆舊復墾項目竣工驗收工作。
此外,高明將深入推進村改攻堅,狠抓“工改工”、聯合執法和快查快處、審批改革提速等措施,堅決把好項目引入關。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高明共引進項目25個,簽約投資總額約221.71億元人民幣,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2個,投資總額221.22億元。高明對土地資源的“大手筆”和“細功夫”將促進這些項目的落地,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更優質的項目。
教育醫療首入年度專題
在今年的《改革安排》中,兩項著眼民生服務的改革首次被列入年度重點改革專題,分別是:外聯內合打造“家門口”優質教育、推進“創三甲”、引人才工程。高明要大力提升教育、醫療服務質量的態度躍然紙上。
今年以來,高明更加重視民生服務。2月23日,高明舉行城市價值與產業空間推介會,會上意向簽約項目達68個,總投資額1039.99億元;2022年動工項目95個,總投資額800億元;近百個優質項目面向全社會推介招商;各界人士還組成觀察團到高明體驗。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分量之重,在高明歷史上前所未有。
高明這場城市推介會不僅推出了眾多產業發展項目,還推出了一批民生服務配套項目。在推介會的重點項目簽約環節中,教育項目和醫療項目還率先簽約,顯示了高明區委、區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理念。
會上,佛山市教育局與高明區、佛山一中與高明區一中、華英學校與高明區教育局分別簽約。這意味著未來高明將借助全市優質教育資源,推動全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實現健康成長。
會上,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佛山市中醫院與高明區政府,就合作共建更合醫院項目、高明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項目、佛山市中醫院西江院區項目簽約。
從《改革安排》來看,上述簽約合作正是高明今年重點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
根據《改革安排》,高明今年將與順德簽訂“順德—高明緊密合作工作方案(教育)”,依托順德教育資源優勢,重點在教研、基建、師資、職教方面加強合作,搭建跨區校際教學聯盟,打造標桿特色學校,實施教師跟崗培訓交流,深化兩地職教校企合作;優化區域教研合作機制,深化18個小學學科教研基地和初中教研一體化、高中教研聯合體建設,完善教研員聯點駐點學校指導制度,推動教研資源力量下沉一線。
醫療方面,高明將支持區人民醫院進行升級改造,補齊軟硬件設施和人才短板,加強醫學??平ㄔO,力爭2024年底前成功創建為“三甲”醫院;推動區中醫院擴容升級,完善醫療設備配置,大力發展中醫藥特色專科,爭取年內通過“二甲”醫院復審;按照“三甲”中醫院的標準,積極謀劃西江新城新院區的建設,力爭年內完成選址、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拓寬順德結對高明緊密協作機制資金來源,重點實施更合鎮中心衛生院升級改造,新建綜合大樓、發熱和腸道門診大樓,并完善醫療設備配置,力爭年內協調屬地鎮政府完成征地、立項等前期準備工作。(記者:盛正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