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項精彩活動引領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6月5日環境日為市民帶來生態文明之旅;“寧靜護航行動”全面展開,“禁噪”行動為廣大考生營造良好、安靜的學習考試環境;創建“綠色模范工地”,聚力減污降碳為群眾帶來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福利……
連日來,一場場主題活動、一項項創新舉措,讓生態文明之風吹遍深圳寶安,更將越來越多“綠色”深嵌城區風貌,融入市民生活,匯聚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從工業大區到生態大區,近年來寶安區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區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突破,社會公眾參與度顯著提升。一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大美寶安,正在從藍圖變為生動的現實。
良好生態增進民生福祉
寶安灣畔,山海相依、天藍水碧。濱海文化公園內,蔥郁的喬木生機勃勃;萬頃碧波之上,秀逸的霞云浸染長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寶安這座制造業大區、人口大區,昔日河道臟污、煙塵四起的轄區環境早已舊貌換新顏,取而代之的是“生態綠”與“寶安藍”交相輝映,都市繁華與詩意棲居兼備融合。
在可觸可感的轉變背后,是寶安馳而不息解決公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有力舉措。“十三五”期間,寶安舉全區之力,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了“茅洲河治水”“EPC治水”“正本清源”“環保主任制度”等一批全國矚目的環境治理先進典型,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整治黑臭水體,重塑河道生態。全區66條河流、374個小微水體全面消除黑臭,茅洲河治理成效獲央視點贊,并獲人民日報專題報道。四時天朗氣清,四季繁花似錦。深化大氣環境質量精細化管控,PM2.5濃度連續五年改善,改善幅度全市最大。
五年來,寶安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改善,環境基礎設施缺口基本填平補齊,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突破,社會公眾參與度顯著提升。
時至今日,寶安地更綠、花更美變為現實,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成為常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市民樂享其中。2021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2%,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18.8微克/立方米,達到歷史監測水平最佳,榮獲“中國氣候宜居城市”稱號;66條河流水質全部達到地表五類水以上,水環境質量達到30年來最好水平。
低碳基因融入產業發展
在寶安中心區工人文化宮項目工地上,一塊綠色的巨幕騰空而起,罩住了整個黃土裸露的項目基坑。這是寶安區施工現場應用的首例“天幕系統”,面積約2.1萬平方米、最大跨度154米的巨大防塵幕布,同時具有遮陽、降噪、防光污染等功能,能最大限度降低項目施工對周邊居民和環境的影響。
城市是推進“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根據聯合國人居署的統計,城市消耗了全世界78%的能源,超過60%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城市地區。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近年來寶安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綠色發展水平加速提升。
“十三五”期間,寶安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降低20%、30.7%;首創新型綠色集約化汽修噴涂“共性車間”,有效減少汽修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奮達科技園成為全市唯一的廣東省園區循環化改造試點,用實際行動書寫了生態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互促共進的時代答卷。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寶安企業,也正用減碳降碳的生產實踐,為寶安的綠色低碳發展增添生動注腳。2021年,《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區試點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印發,位于寶安區的深圳大興豐通雷克薩斯汽車經銷店(下稱“大興豐通”)、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入選全市首批試點名單。
得益于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建成,大興豐通雷克薩斯店已在去年實現100%使用綠色能源。今年2月,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寶安管理局(下稱“寶安管理局”)的指導下,大興豐通獲得全國首張汽車經銷店碳中和證書,成為全國首家碳中和汽車經銷店。
“預計2022年光伏發電54.55萬kWh,全年可減少碳排放約287噸。”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道,目前該公司正在開發推進的儲能系統,還將通過退役電池的循環利用,減少廢舊電池產生,進而減少碳排放。
寶安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采用光伏發電等綠色節能手段達成碳中和,并成為全市乃至全國碳中和借鑒案例,這將帶動、引導周邊更多企業踐行綠色行動。”接下來,寶安還將分批次合力打造企業、建筑、校園、社區、園區的近零碳排放試點。
黃金灣畔鋪展綠色城景
“黃金內灣”活力潮涌,大美寶安再譜新篇。
不久前,《寶安區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印發實施。在這份嶄新的藍圖里,一個綠色低碳、山海相連、和諧美好的高品質民生幸福城,繪出了新時代寶安的生態畫卷。
踔厲奮發開新局,篤行不怠再揚帆。“十四五”時期是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對于寶安區來說,也是圍繞“422133”主框架開展“三城”建設的重要窗口期,“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根據《規劃》,寶安將以綜合改革試點、前海擴區為契機,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要求,推進精準、科學、依法、系統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靚麗名片,為全國高度發達工業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寶安經驗”。
如何建設高質量生態環境?四大原則、19項指標、六大策略、70項重點工程精準規劃寶安生態未來。據了解,寶安將對標市和區相關規劃,按照可測算、數量精簡原則,打造寶安區指標體系,涵蓋綠色低碳發展、環境質量改善、環境風險防控、生態保護修復等四大領域;70項重點工程涉及綠色轉型升級、碳達峰碳中和、生態安全格局優化、陸海統籌、生態修復治理、城市生態品質提升、綠色生活生產方式形成等18個領域。
預計到2025年,寶安區域發展模式持續向節約集約型、質量效益型、綠色低碳型轉變,推動建設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處于全國前列;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完整鏈條,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