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穩村:打造宜居宜游美麗鄉村示范點

發布時間:2022-04-20 09:47:45  |  來源:南方日報  

芳菲四月,草長鶯飛,吳川大地散發出生機勃勃的田園氣息。

在吳川市黃坡鎮穩村,昔日的番薯田因輪作已換上了綠裝,一排排綠色的禾苗立在田間,于微風中泛起漣漪。田野旁的廣場上,停駐著幾輛房車,皆是遠道而來的客人。“這里建設得非常好,空氣清新,常我會在村子里散散步,村民都很熱情。”在村子里居住20多天的房車客武女士說。

2公里的環村大道疏通鄉村毛細血管,硬底化的143條巷道阡陌縱橫村落間,番薯集散市場、文化一條街、休閑公園、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穩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木華介紹,年來,穩村聚焦民生,推動鄉村舊貌換新顏,成為宜居宜游美麗鄉村示范點,一些旅游社團紛紛將穩村納入鄉村旅游體驗區。

從曾經的省定貧困村到如今的先進文明村,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吳川市建設美麗鄉村的生動注腳。2013年,吳川被評為“魅力新農村十佳縣(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吳川迅速掀起一輪新的美麗鄉村建設熱潮,目前,吳川93.64%行政村達干凈整潔村標準,53.18%行政村達美麗宜居村標準,75.9%自然村啟動“四小園”建設,并不斷深挖鎮村鄉土特色、歷史文化等資源,打造農業特色產業。

改善村貌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以前排水溝渠經常淤堵,下雨天都是污水,出門趟水是雨季常態,現在困擾我們的煩心事和困心事終于解決了。”談起吳陽鎮白沙社區劉屋村些年的變化,當地村民便樂不可支。

如今,劉屋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全村道路及自來水、排污工程進行徹底改造,村中大巷小巷全部改為硬底化的水泥路,雨污分流用暗管在底下排出,村中的舊屋危房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標準的籃球場、羽毛球場、文化室等成為村民休閑娛樂之地。走在鄉村田間小路,一條走廊引人注目,劉屋村將該地段命名為“十二時辰街”,墻上掛著每個時辰的具體信息,底下粉色花朵點綴,白沙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林亞福說,用傳統文化元素裝扮鄉村,能為鄉村增添文化氣息,且小孩子玩樂之時亦能耳濡目染,受到文化熏陶。

種菜是農村人家的日常,在劉屋村,閑置的空地基本被打造成小花園、小菜園等。村民用紅磚堆砌鋪成欄桿,將村民種植的花菜圍起來。“每一個小菜園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養護,村民會及時清理,所以我們很少看見菜園里雜草叢生。”林亞福說。

“四小園”建設是提升村容村貌的點睛之筆。據吳川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1409條自然村中已有1069條啟動農村“四小園”建設工作,“四小園”小生態板塊建設數量5601個,其中,唐基村、秧義村、穩村等村委會的綠化面積和“四小園”建設覆蓋面積達100%。

同時,吳川印發《吳川市2021年度開展“四小園”創建評比活動的指導意見》,從涉農資金中統籌176萬元安排到各鎮(街道)作為評比活動的獎金,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四小園”創建評比活動,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

目前,吳川推進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加快推進2條湛江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工作,按照縣級為主體,鄉鎮組織實施、村級創建的分級負責機制,強化市鎮村黨組織三級書記落實責任,逐級壓實責任,扎實開展創建工作,并加快推進每個鎮(街道)創建2個縣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工作,撬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上。

在打造村莊風貌示范片方面,吳川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示范片位于沈海高速沿線(淺水鎮段),橫跨3個行政村,4條自然村,目前建設成效明顯,將發揮更好的“領頭羊”作用。

群策群力

激發鄉村治理活力

“村子里臟亂差,外出的人都不愿意回家過年。”

“這是我們住的地方,外圍雜草叢生,誰能忍受得了?”

“村民要團結起來,共同把村子建設好。”

……

2017年,一場村民大會在黃坡鎮鄭屋村召開。村民齊聚一堂,眾說紛紜,討論如何籌集資金建設好村莊,滿足村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鄉賢鄭宇新等人的帶頭捐款下,村民自籌千萬元資金合力清垃圾、建護欄,并打造九曲拱橋和亭子,村口的荷花塘,成為該村亮麗一景。

建設美麗家園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當時由干部、村民、外出鄉賢等100多人成立黃坡鎮鄭屋村改革發展組委會,跟進村莊建設事宜,鄭宇新說道:“有時需要統一把土地回收才能建設基礎設施,但有些村民不太愿意,但我們多次去他家里拜訪,村民看到我們的誠意,也理解其中的利弊,最終加入我們?,F在有專門的財務來管理資金,做到專款專用。”

如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的古村重新煥發生機,被評為省生態宜居鄉村。烈日下,村里花艷草綠,樹影婆娑,棟棟房拔地起,大理石上精雕細琢訴說人物故事,駐足池塘邊遠眺,遠處拱橋橫臥碧波,陸續有行人經過,一幅景美人和的畫卷徐徐展開。

在《鄭屋村新農村規劃建設》中,未來鄭屋村將建成水上樂園、活動餐飲區、游泳場等設施,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更多看得見的幸福。“鄭屋村的鄉賢很熱心,回鄉投資參與建設,每次開村民代表大會,外出鄉賢都會趕回來一起討論相關事宜。我們為什么能夠實現華麗轉身,靠的是全村村民的團結。”鄭屋村黨支部副書記鄭水如說。

吳川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吳川正積極整合鄉賢資源,發揮鄉賢力量反哺家鄉,鄉賢有財力、有知識、有情懷,能影響更多賢能人士投身鄉村,能利用自身的能力和資源幫扶、反哺家鄉,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美麗鄉村的建設需上下一心,產生合力。在這過程中,吳川不斷激活紅色引擎,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群眾參與到建設中來。接下來,吳川將不斷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激發鄉村治理活力。

挖掘資源

美麗鄉村“有形又有魂”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文化必振興。從歷史出發,挖掘當地本土文化,塑造美麗鄉村的“靈魂”。年來,吳川堅持以文化人,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發揮文化陣地作用,提高村民的精神歸屬感,讓鄉間泥土煥發更接地氣的味道。

在鑒江下游原與南海海濱丘陵地帶之間,有一村落依山而建,鑒江吳陽段天然江支流從村面前緩緩流過,良田千頃,滋潤當地祖祖輩輩,這里是粵西地區唯一狀元林召棠的故鄉——吳陽鎮霞街社區。

一直以來,霞街社區全體村民籌資酬勞,齊心協力,共同修復村中文化場所和村莊配套設施。1995年,林氏大宗重修落成,基本維持古建筑的原貌,祠堂外有廣場,林氏大宗和廣場為村公共文化場所。2008年2月,林召棠紀念館擴建落成,狀元紀念館與林氏大宗連接起來,形成了狀元文化景觀。

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吳川市文明村、廣東省重點旅游景點……霞街社區獲得的贊譽不少,也迎來不少慕名而來的游客。“我們來這里不僅了解狀元文化以及林氏的家風家訓,還能欣賞美麗的鄉村風光。”4月15日,一名專門從湛江市霞山區趕過來的游客說。

對于未來發展,吳陽鎮農業辦相關負責人說,霞街社區將以狀元文化為基礎,發展休閑旅游文化,利用古文化建筑,與疏江工程游船項目和火龍果采摘場,串珠成鏈,助推鄉村振興。

視線轉向黃坡鎮。目前,吳川立足黃坡鎮歷史文化,打造標志文化品牌。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高度深度廣度,系牢鄉村人才的紐帶,將無形的文化精神轉化為旅游資源。

陳蘭彬是清朝第一任駐美公使,并與其副手容閎共同帶領留美幼童到美國學,為代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出重要貢獻。陳蘭彬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黃陂鎮黃坡村,建于清光緒元年(1875年),是陳蘭彬接待官員及會客之所。

為保護和利用好陳蘭彬故居這個重要歷史文化場所,駐黃坡鎮工作隊發揮組團單位的科研資源優勢,主動聯系對接容閎博物館實地調研陳蘭彬故居等文化資源,爭取將陳蘭彬故居打造成為展現陳蘭彬生、展示留美幼童歷史、以特定歷史人物反映中美關系演變脈絡的重要場館。

振興產業

美麗鄉村蝶變“富麗鄉村”

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產業的支撐。年來,吳川加快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項目建設,高質量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一批規上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推動水產業加工集群化、營銷品牌化、產業數字化,加快打造“農業+”旅游、展會、文化、農村電商等鄉村經濟新業態新模式。

4月15日是振文鎮加倫村委會收獲最后一批甜玉米的日子。據悉,從3月14日開始,該村已先后銷售玉米14批次,共15萬余斤,收入30萬元左右。誰能想到,眼前這片郁郁蔥蔥的玉米地,曾是一片撂荒地。據介紹,加倫村委會13條自然村此前丟荒的耕地累計超過600畝。

此前,經過走訪調研,湛江市駐振文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決定以加倫村委會為試點,以村委會名義將撂荒土地流轉到村集體,引進甜玉米開展特色農業種植。土地經營權交出來之后能收回來嗎?田埂沒有了,以后還能找到自己的土地嗎?……針對村民的顧慮和心結,工作隊和當地政府一邊給村民做思想工作,一邊走村串戶講解土地流轉的好處,終于獲得理解。此外,村委會和駐村干部自發主動墊款12萬元,總算解決了資金尚未到位的燃眉之急,整地、育種、移栽得以順利進行。

加倫村村干部透露,目前村里與有能力農產品收購公司簽訂包銷合同,采用“互聯網+訂單農業+農戶”的形式,形成種植、管理、銷售一體化,降低銷售風險,通過種植甜玉米,解決56名脫貧戶就業問題,每人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

在打造農業產業園方面,吳川王村港鎮因地制宜發展西菜產業園建設項目,對接云南深福邦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公司+西菜+農戶+旅游”的產業模式,分期分批盤活閑置、撂荒農田和閑置土地,擬用3—5年時間推進西菜產業園與鎮域鄉村深度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打造集科技創新、成果展示、科普研學、休閑觀光、農耕體驗于一體的農文旅西菜產業園,一個“華南地區西菜全產業鏈樣板示范區”呼之欲出。(記者:傅曉冰)

關鍵詞: 美麗鄉村 鄉村旅游 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