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就業人數1.16萬、線上線下招聘會提供超12萬個崗位、就業景氣指數為1.09……近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就業和企業用工數據。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山就業和企業用工形勢總體平穩。1—3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16萬。截至2月底,全市企業生產基本恢復正常,企業基本實現全員返崗。根據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中山的就業景氣指數為1.09,排名全國55個樣本城市中第四位。
在全國眾多城市中,中山的就業環境憑何突圍而出,躍居全國第四?多措并舉保障企業用工,做好畢業生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工作,鼓勵新業態發展,維護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勞動權益,成為中山的“穩就業”之策。
技工人員薪資待遇明顯上升
第一季度,中山在全市經濟總量穩定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同時,就業規模擴大、就業結構優化、就業質量提升,實現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良性循環。
人力資源市場監測顯示,中山第一季度市場用工需求超19萬人次,進場求職超10萬人,求人倍率(需求數與求職數之比)為1.80,求人倍率相對全國處于較高水平,用工需求熱度不減,就業市場活力充分。
作為參照,合肥市2022年一季度職業供求狀況分析報告顯示,一季度合肥市企業崗位需求總數約25.27萬個,求職人數約18.61萬人,求人倍率僅為1.36。同為二線城市,合肥市的求人倍率比中山低將近0.5,反映出二者就業市場活力的差距。
制造業是中山的發展根基。從行業來看,第一季度制造業用工需求仍然占最大比例,需求比重在70%以上,比上季度有所上升;批發和零售業等其他行業用工需求比較平穩,需求比重均在5%以下。
《報告》顯示,從職業來看,本季度技工/操作工職業的景氣指數最高。而根據中山681家定點監測企業數據顯示,在崗普工和技工的月平均工資分別為4441元、5223元,環比分別增長1.88%、0.67%,同比分別增長14.02%、11.17%,技工人員薪資待遇明顯上升。
景氣指數高、薪資待遇提升,反映了當前國內就業市場對于技能人才的渴求。
調查顯示,中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1年8月發布的數據顯示,高級技師求人倍率達到3.11,也就是有3個多崗位才有1個符合條件的求職者。
為緩解技工人才缺口,做好企業用工保障,節后中山“點對點”接返企業技術骨干員工,共派出超140趟專機、專列、專車到貴州、四川、廣西等地。此外,在中山市人社局官網、國際人才網、匯智人才網及各鎮街推出多場專題招聘會,全市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120多場,提供崗位數達12.7萬人次,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了“速配通道”。
此外,中山聯合多部門推出“暖企九條”,對企業接返員工及招聘用工給予有力補貼,吸引老員工快速回流,帶動新增勞動力到中山市就業。2月7日—10日,中山連續4天單日返崗人數均超10萬人,截至2月21日,新流入中山的就業人口近20萬人,有效緩解了一季度企業階段性用工緊缺,為企業實現“開門紅”提供了有力后盾。
開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
2022年,中國需要就業的城鎮新增勞動力達到約1600萬人,為多年來新高。其中高校畢業生1076萬人,更是歷年最高。穩就業正在被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其中,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無疑至關重要。
國中調對中山市內300名應屆畢業生的調研顯示,中山良好的宜居環境以及持續上升的薪酬水平,提高了城市的就業吸引力,選擇中山為就業首選地的受訪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僅次于選擇廣州、深圳的群體。今年中山市推出的“三支一扶”招募計劃,受到應屆畢業生的廣泛歡迎,共吸引超過2800名學生報名,招考比僅次于廣州,其中一半報名人數為外地應屆生,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山的城市吸引力。
留學歸來的吳昊天,坦言“相對于一線城市而言,中山在自然環境和生活成本等方面更具優勢,是一個宜居的城市”。去年7月,他參加了中山的高校畢業生公益網絡直播招聘會,在線上進行簡歷投遞,最后成功入職中山市蒂升扶梯有限公司。
中山市人力資源管理辦公室畢業生就業服務科科長郭金環介紹,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中山扎實開展市場就業拓展行動、基層服務實踐行動、國有企業就業引領行動等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包括線上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會”“一企一崗網絡招聘會”“急需緊缺人才百校萬企公益招聘”等活動。
針對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實踐經驗不足問題,中山市重點推出見習計劃,面向離校兩年未就業畢業以及18—24歲失業青年,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經驗和工作過渡期,讓畢業生與用人單位能夠深層次地相互了解,并向企業發放見習補貼,學生也可以獲得相應的生活補貼。
同時,中山通過市鎮聯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1311”(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職業培訓機會、1次就業見習機會)專項服務,匹配出合適的就業崗位并推介給畢業生,幫助其與用人單位精準對接。為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中山市人社局還開展“六進校園”活動——政策宣傳進校園、招聘服務進校園、就業指導進校園、創業服務進校園、職業培訓進校園、困難幫扶進校園,滿足畢業生多層次、全方位、精準化服務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市還推出了“兜底幫扶”措施,針對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援助服務,重點落實“雙困”高校畢業生以及殘疾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服務,通過優先推薦就業和見習崗位、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進行兜底安置。
切實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
走入中山市仙湖正街33號之9號,在幽靜小區的綠樹掩映中,廣東起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與外部的安靜不同,在公司內部,主持人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直播、短視頻拍攝、腳本策劃……
“大家好,我是蛋蛋。今天要帶大家體驗一家聽說超好玩的美食店!”這個在鏡頭前熱情洋溢的女孩名叫賴詩丹,今年25歲,在某短視頻分享平臺上已經有十多萬粉絲。
賴詩丹就讀于人力資源專業,大學畢業后,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選擇行政類工作,而是加入了起源文化,成為了一名短視頻博主。“比起傳統行業,短視頻博主可以接觸到更多有趣新鮮的事物,每一天的生活都會不一樣,工作時間也相對比較彈性。”賴詩丹坦言,新職業相對比較靈活自由,這是吸引大部分年輕人加入的原因。
“網絡短視頻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現在很多人都嘗試進入這個賽道。”起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阮子健表示,“加入這個行業很容易,但如何堅持輸出優質有特點的內容,形成影響力和內容變現能力,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對越來越龐大的靈活就業人群,中山市人社局加快出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實施意見》,健全最低工資和支付保障制度,把不完全符合確定勞動關系情形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保障范圍,督促企業落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責任,將新業態平臺企業和新業態勞動者納入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范圍,切實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記者:蘇芷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