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海市海城區高德街道赤西村的研學基地,400多名海城區第三小學師生體驗農耕勞動,累并快樂著。“赤西研學基地提供的研學實踐,很貼近教育部近日發布的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有關要求。”該校陳老師告訴記者。
赤西村是海城區“十三五”唯一的建檔立卡貧困村,于2016年實現脫貧摘帽。海城區聚焦形、實、魂,大力完善基礎設施,打造赤西研學旅游品牌。
該研學基地結合赤西村主要農作物,按照“低齡段思維導圖模式、中齡段三疑三探模式、高齡段PBL模式”,針對不同學齡段開發參觀農事舊物博物館、采摘食用菌、農耕體驗和競技、烘焙等系列課程,旨在傳承好農耕文化,把鄉村振興的理念傳導到學生中來。
“當前正值旺季,基地每天都要接待各學校的研學團隊。”赤西村黨總支書記梁功建介紹,基地推行“黨支部+公司+農戶”模式,通過吸收就業、流轉土地等方式為村民增收。同時,赤西村委入股項目并進行保底分紅和二次分紅,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超16萬元。
近年來,海城區瞄準赤西村特殊地理優勢和鄉村旅游資源,積極探索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把研學基地項目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項目推進。海城區投入各類資金1900多萬元,用于研學基地建設,預計今年10月全部完工,屆時研學服務將得到延伸。
據悉,該基地先后獲評“廣西十佳研學旅行示范基地”“廣西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自3月底以來共接待研學團隊24批次620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