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推進教學創新、課堂信息化與教師能力提升——
做好“加法”,為“雙減”筑牢地基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在推進“雙減”過程中提出了自己的行動方案,包括全面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作業管理質量、全面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全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行為四項重點任務,以進一步提升辦學質量、課堂質量和課后服務水平。
課堂提質,數學課從“舌尖上的中國”開始
“大寬、韭葉、毛細、蕎麥棱子……師傅可以拉出不同的寬度。”上課伊始,蕭山中學高中數學教師張雪芳在大屏幕上播放視頻“舌尖上的中國之蘭州拉面制作過程”,拉面碗中湯色清亮,蔥花翠綠,辣椒紅艷,讓人不由得流下口水,簡直忘了正在上的是數學課。
接下來張雪芳一邊帶領學生快樂地做起了折紙游戲,一邊提醒學生觀察紙的厚度與面積,思考問題:從函數觀點看,在面團的一拉一合之間,拉面的層數與拉合的次數之間的函數關系式是什么?這是張老師執教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①“指數函數及其性質”第一課時的課堂導入場景。這種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問題源于真實生活,而且為后面引出指數函數的定義進行了鋪墊,確保學生順利實現從特殊到一般、從感性認識到抽象思維的過渡。
通過生動直觀的方式,導入教學主題,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正是張雪芳的教學追求。她注重精準教學,在利用平板互動平臺采集學生真實學習數據的基礎上,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改進布置作業方式。根據教學中的即時反饋和學生以往的課業情況,張雪芳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把作業難度、數量等與學生課業程度相匹配:理解能力較強、在課堂上能掌握知識要點的學生可以少做一部分作業,程度中等的學生也不必重復刷那些比較簡單的習題……這樣就改變了以往令學生頭疼的數學作業做不完的情況。張雪芳“基于智能化技術的教學模式”入選了杭州市“精準教學”優秀案例。
蕭山區鼓勵各學校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改革路徑。蕭山中學、高橋初中等學校在作業全過程精細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現已取得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與此同時,相關教育部門深入調研,對于優化作業設計、加強作業管理措施得力的學校,及時鼓勵并分享推廣其成功經驗。比如,金惠初中注重加強作業布置的規范化管理:學校公示欄中注明當天各學科作業內容,嚴格控制作業時間;規定教師不能要求家長批改作業,不應布置機械性作業或懲罰性作業;要求教師作業設計有目標、有分層。
技術賦能,提高教師科學布置作業能力
“雙減”對教師綜合能力也是一個挑戰。作業減量不減質,需要教師有更多的教學智慧和科學布置作業的能力,而教師整體素質參差不齊是許多學校面臨的問題。
如何促進教師能力的整體提升呢?蕭山區湘湖小學校長韓偉珍認為,打造“雙減”背景下高效課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步提升是關鍵。
湘湖小學共有80位教師,40歲以上的中老年教師占了較大比重。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增速,部分教師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未能及時同步跟進,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間,很多較年長的教師在微課制作、網絡直播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難,信息能力提升迫在眉睫。2020年9月,在中國教師研修網的支持下,學校圍繞“新型學習空間課程”相關微能力點開展了多次培訓和研修活動,并敦促教師將信息技術能力融合到具體的學科教學中。學校組織成立了青年教師微課開發研修組、中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研修組。開展活動一年多以來,青年教師在數字教育資源獲取評價與應用、微課設計與制作等方面獲益較多,中老年教師雖然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較弱,但勝在教學經驗豐富。不同年齡教師群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互幫互學,共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學方式。迄今為止,教師全員信息能力提升培訓已達50余課時,各年齡群體的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意識增強了,微課設計、制作與開發能力也普遍提升,形成了應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的氛圍。教師積極積累成功教學案例,初步形成了基于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資源庫。
蕭山區教育局副局長吳金爐指出,“雙減”背景下,利用信息技術提質增效,已成為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的重要契機。目前,蕭山區已經與浙江大學等知名院校以及高新企業組建“美好教育聯盟”,合作建設“智慧教育資源庫”。
教學提質“進位”,線上平臺“補缺”
作為杭州市的試點區縣,蕭山區在全市率先啟動課后托管服務,并及時出臺本區的“雙減”實施方案。相關部門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需求,起步早、重細節、強執行、優服務,著力打造“政策暖心、部署貼心、教師用心、學生開心、家長舒心”的“五心”服務品牌,率先在全市范圍內實現義務教育段學校(含民辦學校)課后服務全覆蓋。如今,蕭山區的課后托管服務已惠及11.3萬余名學生,覆蓋全部小學生和初中生,全區9147名教師全部參與其中。小學生作業量壓減1/3以上,初中生作業量壓減1/4以上,學生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人數比上半年減少近八成。
利用“美好教育”云課堂平臺,通過在線課堂和微課點播等形式,滿足學生雙休日在家學習的需求。區教研室還制定了全區直播課表,讓年輕骨干教師和高層次人才走上直播講臺,創造更多同行在線觀摩和點評交流的機會,提升了在線教學質量。(記者 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