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天心區從微問題切入化難為易 一個方法解決“三大難題”

發布時間:2021-11-30 08:17:15  |  來源:中國教育報  

100%的學校與100%的教師開展問題研究——

長沙天心區:微問題破解大難題

劉媛是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幼幼小學一名普通的青年數學教師。工作之初,她曾想嘗試做課題研究,可是一看申報一個規劃課題,需要完成“問題提出、研究綜述”等13個項目,就覺得課題研究太高深,只好作罷。像劉媛這樣,教師不會做、不敢做、不愿做課題,曾是一個普遍的難題。三年,天心區教育局從微問題切入,構建“微問題—微課題—課題”的研究體系,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目前,該區100%的學校與100%的教師開展問題研究,省規劃課題立項數位居長沙市第一。在問題研究推動下,該區初步實現了課堂、課題、課程融合發展,教、研、訓一體推進,有效破解了“人人研究”“減負提質”“教師發展”等多個難題。

緣起:

273個微課題,只有70個達標

2017年,天心區教育局按照上級要求,推進區屬各學校開展微課題研究。任務布置后,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一共收到全區273個微課題,但是勉強符合要求的只有70個。“很多老師連課題標題都不會寫。”具體負責此事的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黨支部書記余戰勇說,像“如何開展聽課評課”“送別詩怎樣教”,這類標題一看就不是“課題”,只是一個問題。

這次微課題征集,還暴露出了其他不少問題:申報面窄,申報人員多集中在語文學科,音樂、美術等學科幾乎是一片空白;而且多集中在學校行政人員,一線教師申報較少。

“這說明,全區教師的科研水還普遍較低,與新時代教師要求不相適應。”天心區教育局局長張偉說,課題研究既是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觀規律的過程,也是通過認識教育規律來提升教師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過程,對教師專業成長意義重大。同時,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發現與提出問題、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問題研究能力是教師必備的關鍵能力。“如果教師連問題研究的能力都沒有,那該如何去教好學生呢?”在他們看來,大部分教師對課題研究的重要認識不到位,存有畏難情緒;部分教師想做研究卻苦于無從著手,得不到合適的指導。這種狀況,導致了大部分教師教研意識薄弱、科研能力較差。

破題:

從微問題切入化難為易

面對這種局面,怎么辦?關鍵是要將科學規范的課題研究,轉換為具體的、可操作的、循序漸進的問題研究,化難為易!

這是大家研究后得出的結論。大家認為,微問題研究是微課題研究的基礎,微課題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基礎,三項研究是一個整體。因此,微問題研究是最好的突破口。

2017年10月,天心區教育局正式推行“三位一體”問題研究,構建“微問題—微課題—課題”的研究體系。四年來,天心區教育局先后出臺了《天心區教育科學問題研究指導意見》《天心區微課題管理辦法》《天心區微課題研究方案評分細則》等多個文件。

天心區明確規定,微課題每年開展一次全區的集中評比活動。同時,成立了韓美華教育科研名師工作室,引領全區教師開展問題研究。

一個一個大問題,被化解成了小問題,迅速化解了教師的畏難情緒。劉媛就是其中一位,學校教科室主任鼓勵她說,你可以先做最簡單的微問題研究,只需完成兩個項目;還可以做微課題吧,完成四個項目就可以。經主任這么一說,劉媛有了信心,于是,開啟了她的課題(問題)研究之路。

讓她驚喜的是,經過一年的實踐,微課題研究取得了成果。在此基礎上,她申報了市級規劃課題,今年4月份順利結題,榮獲了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現在已是長沙市優秀教研工作者的劉媛深有感觸地說:“將課題研究的內容細分,一步一步拾級而上,層層推進,既破除了課題研究的神秘感,又真正實現了教學的研究化和研究的教學化。”

有此感受的還有明德啟南中學教研主任文武,他說,作為天心區最偏遠的農村中學,原來學校教師教研意識十分淡薄。不過,從教師日常中遇到的問題開始,都具體化了,老師們開始有了動力,慢慢形成了研究問題的氛圍。“學校的省教育學會重點課題‘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教師共同體建設研究’已結題,獲得湖南省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成果一等獎。”文武高興地說。

成效:

一個方法解決“三大難題”

天心區龍灣小學建校才7年,有140多名教師,均年齡只有28歲。這樣一所年輕的學校,做課題的難度很大。而現在,據龍灣小學教研室主任李瓊華介紹,從自己探索做微問題研究,到帶領教師一起做問題研究,學校參與的教師越來越多,現在是人人有問題,人人做研究。短短三年時間,學校有5個區微課題成功結題并獲區級一等獎,38項微課題與62項微問題在研究中,成功申報省市規劃課題4個。

“問題研究極大地促進了區域學科教師隊伍的建設。四年來,中小學各學科以問題研究為抓手,教學、研究、培訓整體推進,成長了一大批人,剛剛公布的長沙市第四批卓越教師,無一例外都是微問題、微課題、課題研究的主研人員,令人欣喜!”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昌說。

“面對教育未來的發展,必須要用專業的方法和思維模式,必須帶著研究的眼光,構建新的教與學模式。”采訪中,該區王雅敏、丁再南、胡雪瀅、匡擁軍、王唯之、簡麗梅、宋夢珩、林志仁、張文、雷明等10余位校長,紛紛向記者表示,問題研究帶來了教育的深刻變革,讓校長、教師都養成了綜合分析問題、系統解決問題的思維與能力,深化了對教育功能、教育規律的認識,為不可知的未來打下了基礎素養。

湘府英才小學的跨學科綜合課程、天心區實驗小學的“三問課堂、奇妙課程”、仰天湖桂花坪小學的“智慧體育”等,都是問題研究結出的“智慧之花”。

“一個方法,解決了三大難題,撬動了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天心區教育局副局長何陽莉如此評價微問題研究帶來的成效:破解了“課題難做”的問題,讓校校有課題、人人有問題成為現實;破解了“減負提質”的難題,初步實現了課堂、課題、課程融合發展;破解了“教師發展”難題,開始實現教、研、訓一體推進,教師專業水實現整體提質。(記者 陽錫葉)

 

最近更新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經濟新聞

2014-2020  經濟資訊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豫ICP備2020035879號-15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33 92 950@qq.com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