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振興、產業布局、基礎配套等工作系統創新融入“山水林田湖草”全域規劃,實現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吳興高新區的五新村和樹莊村因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扎實有效,近日被省保護耕地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領導小組評為“省級精品工程”,獲得省財政獎勵500萬元。
這是吳興區高標準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一個縮影。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等內容,該區統籌推進以美麗田園、美麗農場為主體的“六美攻堅行動”,有效提升耕地集中連片度,為土地流轉和現代農業規模經營創造有利條件。“通過深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前全區146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的目標,農村的土地資源變資產讓大批農民成為股東,在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中受益。”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村集體家底厚了,村民腰包也跟著鼓起來。在東林鎮東升村,一塊面積約2.39畝的土地以86.7萬元的價格完成出讓,村民除了能分到出讓金外,還能通過項目分紅的形式實現二次受益。“土地出讓后的所有權依舊屬于村集體,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過程中,東升村建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合作社以及資本互助合作社,按照統一經營、依股分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為村民增收。”該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邊進行土地梳理流轉,一邊招引新項目入駐。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過程中,吳興區并沒有采取“大拆大建”的模式,盡力避免“一窩蜂”開發與同質化競爭。以該區余不谷國際度假小鎮項目為例,該項目在招引過程中“不拆一戶、不搬一戶”,不僅實現村莊與項目共融共生共發展,還帶動了周邊2000余名村民就業。
根據吳興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最新數據顯示,過去5年,該區新增土地開發1.1萬畝、復墾2700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1萬畝,農業經營性項目用地難、用地貴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直接帶動農村戶籍人口年均增收15%以上。去年,該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2275元,增長10.6%。(記者:李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