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明春可能會面臨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
(資料圖)
01 今冬明春 新冠、流感等可能交互或共同流行
從全球范圍來看,5月以來,EG.5變異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長。截至8月17日,EG.5變異株已在全球至少52個國家或地區被監測發現。
8月19日,國家疾控局發布《關于新冠病毒EG.5變異株相關科普問答》表示,我國監測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變異株占比呈上升趨勢,從4月的0.6%增長至8月的71.6%,目前已在我國絕大多數省份形成優勢流行,未來一段時間內很可能繼續保持此趨勢。
9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23-2024)》?!吨改稀分赋?,2023年2月中旬至4月底,我國呈現一波以甲型H1N1亞型為主的流感流行季,強度略高于新冠疫情前的自然流行年份,而新冠疫情仍持續一定水平,今冬明春可能會面臨新冠、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風險。
02中醫藥治療傳染性疾病歷史悠久 應對有方
中醫藥治療疫病歷史悠久,中國古代有歷史記載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300次,這些疾病的共同之處在于傳染性強、發病急、傳變快、癥狀相似。
中醫藥的一大特點是抓取疾病的共性規律。中醫將流感和新冠歸于“溫病”“疫病”范疇,對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這類具有高傳染性、從口鼻入侵人體且臨床表現基本一致的病原體,統稱為“疫毒”。
《中國中醫藥報》曾發文總結,新冠流行三年多來,我國有效處置了100多起聚集性疫情,中醫藥“場場不落”全程參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醫藥干預、治療、康復措施,各地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均普遍應用了中醫藥,中醫藥抗疫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在抗疫過程中,中醫藥方案不斷優化完善,納入第三版至第十版國家診療方案,指導全國各地開展規范化、同質化中醫藥治療;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篩選出以連花清瘟為代表的“三藥三方”,體現了中醫辨病辨證相統一......實踐證明,對輕型普通型患者,中醫藥能快速改善發熱、咳嗽、咽痛、乏力等臨床癥狀,阻斷病情發展;對重型危重型患者,能在穩定血氧飽和度、抑制炎癥風暴、退高熱等方面發揮作用,提高治愈率;在恢復期,能較快促進患者功能恢復,改善有關癥狀。
連花清瘟是首次應用絡病理論探討外感溫熱病發病規律與治療,指導研發的治療感冒、流感的專利中藥。多項研究證實,連花清瘟對甲型流感病毒(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等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夠縮短流感患者發熱、咳嗽、肌肉酸痛、乏力、頭痛等流感癥狀持續時間,并且比單一抗病毒藥物更具有退熱、消炎、減輕上呼吸道癥狀等優勢。
2020年,“中藥連花清瘟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瞻性隨機、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應用連花清瘟可顯著提高新冠肺炎發熱、乏力、咳嗽等臨床癥狀的改善率,明顯改善肺部影像學病變,縮短癥狀持續時間,提高臨床治愈率,相關論文發表于國際知名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同年4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連花清瘟膠囊/顆粒在原批準適應癥的基礎上,增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普通型”的新適應癥。2020年起,連花清瘟作為新冠治療藥物在各省市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人群、密接和次密接人群中廣泛使用。
近期,一項由中國、泰國、越南、菲律賓四國17家醫院聯合開展的連花清瘟治療新冠病毒感染隨機、雙盲、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連花清瘟可以顯著改善新冠病毒感染臨床癥狀,縮短輕中度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康復時間,且未發現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得益于扎實的理論、基礎及臨床研究數據,連花清瘟被納入多項臨床共識和專家指南。截至目前,連花清瘟已累計34次被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推薦,先后被列入《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2019、2020年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九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干預指引》等方案,成為我國應對呼吸道病毒傳染性公共衛生事件代表性藥物。
(責任編輯:魯峰)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