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春風而生,踏高歌而行。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之年,花溪區正邁著鏗鏘的步伐,堅持高標準要求、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積極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的機遇,全區上下凝心聚力,一以貫之、不斷開拓,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奮力書寫黨的建設全面加強、綜合實力再上臺階、鄉村面貌和人民生活品質持續提高、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的“花溪答卷”。
抓好要素保障
優化工業格局
近日,記者在花溪區表面處理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看到,塔吊正吊裝配式預制樓板、預制樓梯等構件,頭戴安全帽的工人各司其職,加緊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該項目是“十四五”時期花溪區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之一,總投資10億元,建筑面積26.2萬平方米,項目以電子信息制造為主導,同時兼顧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發展的功能性需求。
該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是花溪區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一季度,花溪區新開工總投資為103.57億元的“四化”項目67個。其中,新型工業化項目15個,新型城鎮化項目26個,旅游產業化項目6個,農業現代化項目20個。預計到2025年,花溪區工業總產值將超過280億元,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30%以上。
近年來,花溪區以“強工業”為主線,緊盯“強省會”目標任務,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按照“一工一貿”“一主一特”的產業布局,聚焦電子信息制造主導產業、生態特色食品產業,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助推花溪經濟發展提質增效。
為保障園區內各項目的順利運轉,該區專門制定了《花溪區工業發展戰略研究及燕樓園區產業規劃》《花溪區產業園區空間布局規劃》兩個子規劃。各個園區項目建設齊頭并進,緊緊圍繞實現“工業大突破”,實施工業倍增行動,大力發展電子信息制造、生態特色食品、新型建材等產業,加快推進表面處理產業基地、達沃斯光電、貴州資源循環再利用靜脈產業園、中電投二期等重點項目投產達產。
去年,花溪區還從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用地、為企服務等方面入手,注重補短板、勤輸血、強服務,著力提高工業園區要素保障能力。在基礎建設上,實施了園區交通、電力、供水、治污等建設項目;在資金籌集上,探索拓寬融資渠道,已先后幫助園區內的貴陽中電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取得銀行融資6.67億元;在企業服務上,充分發揮園區現場協調管理服務站作用,為園區企業提供招商、建設、手續辦理等“一站式”服務,實現了“園區事、園區辦”;在招商引資上,通過各類招商活動及展會等平臺,圍繞產業延鏈、補鏈、拓鏈開展精準招商,促進產業集聚效應,推動形成傳統產業加快轉型、新興產業迅速成長、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的產業格局。
2021年,花溪區工業投資完成20億元,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建成投用標準廠房28.9萬平方米;新引進工業項目39個,到位資金18.2億元。
“接下來,我們將牢牢把握新國發2號文件重大機遇,聚焦表面處理產業基地、達沃斯光電產業園等項目,建鏈、強鏈、補鏈、延鏈,推進園區工業集約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推進園區項目建設,助推花溪經濟發展提質增效。”花溪區園區建設服務中心綜合協調服務部副部長溫佑杰說。
推進農村“五治”
寫好民生答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自農村“五治”工作開展以來,花溪區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多措并舉,堅持強化組織領導、示范引領、任務落實、資金支持和氛圍營造,全方位推進農村“五治”工作落實落細,不斷順應廣大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兩塊磚,一個坑,蛆蠅孳生臭烘烘。曾經是我家使用旱廁的真實寫照?,F在,我們修了跟城里人一樣的水沖式廁所,生活環境變好了。”家住高坡鄉高坡村村民李有平對“治廁”前后的感受頗深。
今年以來,為切實了解群眾訴求,精準治理農村問題,花溪區各鄉(鎮、村)組織黨員干部通過走村入戶、召開“壩壩會”等方式,積極引導群眾做農村“五治”工作的踐行者、倡導者和監督者,并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與建議后制定完善了農村“五治”的項目清單、資金清單、責任清單,進而掛圖作戰。
在“治廁”方面,建立了區、鄉、村三級技術和監督服務體系,組織改廁技術人員、改廁工匠、改廁監督人員指導好、監管好農村改廁工作;建立農村戶廁和公廁長效管護機制,保障農村廁所管好、護好、運行好。
在“治房”方面,聚焦建、管、用三個核心環節,創新運用大數據構建農房管理平臺,實現農房審批、查處、確權、征收“一網通辦”。目前,全區已啟動50個村莊規劃及6個鄉鎮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啟動7個盤活閑置農房試點村;摸排農村老舊房屋3947棟,已拆除164棟及5棟附屬用房。
在“治水”方面,堅持飲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目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已完成123個自然寨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的地形測繪和方案編制,黑臭水體方面正在編制治理方案,飲水安全方面已完成今年3個項目的可研報告批復,項目已進場開展放線工作。
在“治垃圾”方面,聚焦源頭分類、分類投放、分類中轉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推動垃圾規范化、無害化處理,做到垃圾不出村,減量化70%,形成體系閉環;完善久安鄉收集站、燕樓谷蒙村收集點建設。
在“治風”方面,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和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紅白理事會的規范教化促進作用,持續開展整治濫辦酒席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在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的城鄉文明新風的同時,還探索建立了“紅黑榜”積分機制,出臺了“治風”工作考核辦法,推動“治風”工作走深走實。
加快品牌培育
推進鄉村振興
3月11日,在上海舉辦的“中國草莓品牌大會暨首屆中國草莓展會”上,唯一代表貴州草莓品牌參賽的花溪區草莓區域公用品牌“花小莓”榮獲金獎,并獲評“2022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20強”。
花溪草莓種植歷史悠久。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存在種植不成規模、品質不穩定等問題。近年來,花溪區緊盯產業發展瓶頸發力,經多次考察調研,決定把草莓作為特色農業品牌進行打造,并制定、推出了草莓產業提升計劃,從種植規模、標準、質量、品牌等方面打造“花小莓”。
“我們選定花溪城南公司作為龍頭企業負責‘花小莓’系列的商標注冊、品牌營銷、系列衍生產品的生產銷售,通過實行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質量、統一管理、統一形象,有效提高了花溪草莓的質量和產量。”花溪區農業農村局草莓產業專班負責人吳亨進說,截至目前,全區草莓種植面積已達3000余畝,年產草莓約4500噸,產值約2.5億元,直接帶動農戶達150余戶,常年解決就業1100余人,帶動農戶務工13萬人次。
不僅如此,花溪區還借“花小莓”的東風,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蔬菜、水果、茶葉、禽蛋等特色農產品,并積極與貴州大學、貴州省農科院等聯手,就“花小莓”種苗品種選育、組培等方面深化戰略合作,持續做好“趙司貢茶”“久安古茶”品牌維護,并積極對接地利物流園、大型商超等銷售主體,推動大型超市和賣場設立花溪農特產品銷售專區,大力推進花溪特色農產品出山。
下一步,花溪區將持續推進水果產業提升,開發果業多種功能,發展采摘體驗式休閑觀光果業的同時,穩步推進草莓脫毒苗繁育基地、草莓分揀中心及萬畝香細菜基地、200畝花溪辣椒育苗移栽示范基地、500畝辣椒種質資源展示基地等建設項目。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ㄏ獏^將搶抓新國發2號文件、“三區”融合發展的新機遇,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全面抓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深入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創新興區、文旅活區“四大戰略”,不斷出新招、邁新步、開新局、出新績。
強化學習提升能力 轉變作風 讓干部敢干實干快干會干
——花溪區深入開展爭當“五型”干部活動
“我報名包村,到最前沿、矛盾最集中、困難最突出的一線去,多方走訪收集信息,和百姓面對面交流,把群眾當成家人。”
“干群眾工作沒有捷徑,只有經常同群眾交流,才能拉近干群之間的距離。”
“我們村能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村民的支持。我要爭當‘螞蟻型’干部,對百姓的訴求認真對待,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
“我要在提高個人素質、業務能力、執行力上下足功夫,在具體工作中鉚足干勁,以實際行動踐行‘五型’干部的內涵,在‘強省會’行動中有所作為。”
連日來,在花溪區各鄉(鎮、街道)及各部門召開的“強學習、提能力、轉作風,爭當‘五型’干部”專題學習會上,來自基層的黨員干部紛紛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照“五型”干部標準,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找不足、談體會、明方向。
為持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打造政治素質高、忠誠干凈擔當、專業化能力強、敢于善于斗爭的干部隊伍 ,今年2月,花溪區委明確提出,黨員干部要主動擔當,奮發有為,爭當敢闖敢拼、主動擔當、勇于創新、善作善成的“獅子型”干部;爭當視野開闊、目標明確、勇猛奮進、行動迅速的“雄鷹型”干部;爭當忠誠老實、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甘于奉獻的“黃牛型”干部;爭當勤勤懇懇、敬業奉獻、精業自律、恪盡職守的“蜜蜂型”干部;爭當嚴守紀律、肩擔重任、團結協作、凝心聚力的“螞蟻型”干部。
近日,花溪區信訪局工作人員接到“貴陽市百姓—書記市長交流臺”轉交的因市政道路凹陷破損窖井致一私家車受損的信訪案件后,立即了解群眾意愿,并組織相關部門負責人與當事人進行協商,使爭議及時得到了解決。
這只是花溪區開展爭當“五型”干部活動以來,黨員干部在學中干的一個縮影。
今年是落實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強省會”行動深化之年。面對新的挑戰與機遇,花溪區堅持把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打造政治素質高、忠誠干凈擔當、專業化能力強、敢于斗爭、善打硬仗的干部隊伍作為重點工作,主動思考,積極探索,多措并舉,整治“庸、懶、散、軟、浮、推”作風頑疾,把干部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膽識展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干成事”上,切切實實轉變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并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督促全體干部進行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切實將嘴上說的、紙上寫的、會上定的,變為實實在在的具體行動,全力推動“強省會”各項工作落地落細落實,以干部隊伍的敢干、實干、快干、會干推動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在花溪落地見效。(記者: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