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黨委聯合重慶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環衛處支部,組織大學生研學營走進重慶兩江新區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公園,研學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志愿普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并通過云端直播的形式聯動重慶巫溪紅路小學校學生,共上一堂“綠色大思政課”。
直播環保知識為小學生普法
活動中,園區負責人帶領研學營及“云端課堂”的學生依次參觀了宣教中心、垃圾分類服務站、低碳之家、舊物利用空間以及大件垃圾拆解車間等,對垃圾分類的理念、做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創新“黑科技”等進行了精彩講解。 “同學們,垃圾分類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小事’,是我國《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的責任和義務!”研學營志愿者在直播過程中,為線上的小學生進行環保普法,結合《環境保護法》《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從法律規定的角度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傳遞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
將環保理念傳遞給社區居民
“孃孃,像咱們家那些牛奶盒子、飲料瓶這些垃圾是可回收的,但是投入相應垃圾桶之前一定要記得將瓶里頭沒喝完的液體倒干凈哦?!痹诂F場,研學營志愿者走入公園游客中間,介紹垃圾分類的方法,并將低碳生活、綠色出行等環保理念傳遞給社區居民。 在“云端課堂”,激烈有趣的環保知識競答環節正在開展?!翱懈蓛舻娜夤穷^屬于什么垃圾?”大家爭先恐后地搶答,卻總與正確答案擦肩而過。在志愿者的引導下,最終,紅路小學6年級的羅晶同學第一個說出了正確答案。 西南政法大學第25屆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夏開峰在支教地與家訪的學生一起參與了“云端課堂”的互動。夏開峰說:“通過線上‘云游’生活垃圾分類主題公園,小朋友參與知識競答的熱情很高,比平時在課堂上單純講知識效果要好很多?!?/p>
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
本次活動共有15名大學生參與線下研學,超過100名小學生和家長在線參與“云端課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薄霸贫苏n堂”的6年級學生劉磊說:“作為小學生,我們要牢記從垃圾分類、節約資源這些小事做起,爭做環保小衛士!” 西南政法大學2021級研究生蘇婭鑫說:“這次活動讓我更具體、真實地認識到了垃圾分類及環境保護的現狀,作為法學專業研究生,今后要抓住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及其中法治可為之處,投入更多學習和研究?!?民商法學院黨委書記張偉莉教授表示,新生骨干訓練營作為民商法學院構建的“三全育人”靶向工作體系的核心活動,自2016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連續舉辦7屆,核心就在于發揮學生骨干的自我教育和朋輩示范作用。今年,學院將深學篤用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主題設計了訓練營,涵蓋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原文研讀、實地研學、理論宣講、研討座談等內容。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