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莫慌張,中醫辨治有良方

發布時間:2022-12-19 20:30:02  |  來源:山東衛生新聞網  

發熱是癥而非證,是由于六淫、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導致的一種臨床癥狀,包括風寒發熱、風溫發熱、氣分高熱、熱毒壅盛、熱入營血等。凡遇發熱,不能一味只知清熱解毒,需知何種病機導致,才能辨證施治,選方用藥。

一、風寒證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證候:惡寒、發熱、無汗、頭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脈浮。

治宜: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代表方:荊防敗毒散

常用藥:荊芥10g、防風10g、羌活10g、獨活10g、柴胡10g、前胡10g、川芎10g、枳殼10g、桔梗10g、甘草6g、茯苓10g。

二、風熱證型

(一)輕型

證候:發熱、有汗或無汗、頭痛且脹、咳嗽、喉部焮紅作痛、口干欲飲、舌苔薄白微黃、脈浮數。

治宜: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代表方:銀翹散

常用藥:金銀花10g、連翹10g、荊芥10g、薄荷6g、牛蒡子10g、桔梗10g、生甘草6g、竹葉10g、淡豆豉10g、蘆根15g。

(二)重型

證候:表里俱熱,大熱,口干咽痛,頭痛如劈,肢冷,狂躁心煩,上嘔下泄,舌刺唇焦。

治宜:清熱解毒,涼血瀉火。

代表方:清瘟敗毒飲

常用藥:石膏15g、地黃10g、黃連6g、牡丹皮10g、黃芩6g、赤芍10g、玄參10g、知母10g、連翹10g、桔梗10g、甘草6g、淡竹葉10g。

時病指的是四季常見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古人統稱之為傷寒、熱病,如《內經》云“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一切外感病稱時病,也稱六氣為病。一年十二個月,有六個氣候上的變化,即風、火、暑、濕、燥、寒。目前處于小雪、大雪、冬至、小寒節氣,為六之氣,主太陽寒水,這時傷寒病多。風寒侵襲,肺衛首當其沖,衛陽被遏,營衛失和,正邪相爭則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肺失宣肅則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由于每個人稟賦素質的差異,雖同時感受風寒時邪,但兼證多有不同,并且在病程中可見寒與熱的轉化及錯雜,不能一概而論,一方治之。(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作者:溫淑云 楊娜)

(責任編輯:魯峰)

關鍵詞: 清熱解毒 舌苔薄白 十二個月

 

最近更新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久久久午夜电影,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艳女tv在线观看国产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