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穩增長加碼,作為“先行軍”的央國企或有何作為?哪些領域或重點加力?本文系統梳理,或可提供一定參考。
(資料圖)
一問:財政加力,國企貢獻多少?稅收繳納外,國企利潤上繳補充財政收入
常規稅收繳納外,利潤上繳亦是國企助力財政的重要方式。一般而言,央行及特定金融機構等利潤上繳計入非稅收入;央、地國企及部分財政部持股的金融機構利潤上繳計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后,部分利潤調入一般財政。前期預留政策空間下,央行及特定金融機構等2022年上繳1.65萬億元結存利潤至政府性基金預算、支撐財政發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亦調出2272億元,補充一般財政收入。
2023年,財政穩增長壓力不減下,國企對財政支持力度或有提升,但增量空間可能較為有限。中性情景下,2023年計入非稅收入的國企利潤上繳規?;蚧貧w常態,在5000億元左右。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出資金對一般財政支持逐年抬升,占國有資本經營收入比重從2015年的9%升至2022年的44%;假設2023年國有資本經營調出占收入比重增至50%,對一般財政支持在3000億元左右。
二問:穩投資國企支持幾何?盤活資產待推廣,國企短期仍需擴表加碼投資
相較于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國企穩增長或更多體現為擴大投資。穩增長壓力較大時期,國企往往先行擴表、加碼投資;2008年至2009年,國有企業負債明顯擴張、同比增長26%,對應的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也大幅加碼、同比增長35%;2015年至2016年,企業融資需求低迷、民企投資回落下,國企逆周期擴表、投資加碼,2016年國企投資同比增長19%、高出民企投資增速近9個百分點。
隨著盤活存量資產政策加速推進,目前體量有限的公募REITs,未來或對企業籌資形成重要補充。公募REITs不僅可以盤活自身存量資產、緩解債務壓力,還可發揮“杠桿效應”,籌資投向新項目。當前公募REITs試點時間較短,發行體量尚小。截至2022年11月,公募REITs產品累計募資750億元,發行方多為央國企;2023年即使政策加碼,規模或仍有限,穩投資仍需依賴負債擴張支持。
三問:2023年,哪類國企或重點加力?建筑、軟件等央企投資加碼空間大
2023年穩增長“準財政”發力,民企投資信心緩慢修復下,國企或是承接配合“準財政”資金、助力穩增長的重要主體。2022年,疫情反復挫傷企業投資信心,私營企業投資力度持續下滑;在此情形下,國資委多次強調央國企業要發揮“壓艙石”作用,擴大有效投資;部分大型央企亦積極響應,如國家電網2022年年度電網投資目標超5000億元、同比增長近25%,投資增速創近年新高。
相較地方國企,當前央企更具備投資擴張的空間及能力;建筑、軟件、通信制業等或是重點加碼領域。2022年三季度,除金融、地產外,上市央企負債率近59%、較2014年降低近5個百分點,且資本開支相對低迷、具備加力空間;其中,建筑央企基建類新簽訂單三季度明顯增多,或在2023年加速落地;軟件、通信制造等央企投資加碼空間較大,后續或在相關產業政策推動下擴表投資。
風險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預期,疫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