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于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議案》,同意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方案。
股份制改造方案落地實施
(相關資料圖)
公告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1)同意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方案。
(2)授權招商銀行高級管理層及其授權代表辦理本次股份制改造相關事宜,包括但不限于與中國聯通商定并簽署與本次股份制改造相關的發起人協議、批準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股份制改造后的公司章程等。
同一天,中國聯通也發布公告,宣布通過招聯消金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議案。
隨著兩家股東的集體通過,招聯消費金融又朝著IPO的方向邁出了重要一步。
2021年3月19日,招商銀行公告稱,該行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招聯IPO及收購招商永隆所持招聯股權的議案》,啟動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具體上市方案成熟后再行提交董事會審議。
由于招聯消費金融僅有招商銀行和中國聯通兩家股東,股份制改造不涉及到股東持股變化,因此較為簡單。目前還不清楚招聯消費金融要在何處申報IPO,如果是在A股的話,改制主要包含兩個階段:
首先是改制準備階段,主要包括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律所,會計師等;設計股份公司方案;對改制方案進行研究;是否要引入其他股東。
其次是股份制改造落地實施階段。在這一階段,擬上市主體確定改制方案,成立改制工作組,中介機構入場開展各項工作;財務顧問入場協助公司準備申報文件;制定公司章程;履行報批手續,取得政府部門籌備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復。
從公告看,過去一年里,招聯消費金融已經初步完成了準備階段的工作,正要進入改造實施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繁多且復雜,所需時間也會更長。正如招聯消費金融此前表示的那樣,上市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暫無明確的時間表,將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工作。
實際上,即便是完成了全部改造工作,要正式啟動申報上市,招聯消費金融仍要面對重重困難。
招聯消費金融屬于金融科技類公司,自螞蟻集團上市被叫停、京東科技撤回上市申請之后,金融科技公司在A股上市的綠燈何時開啟仍然是個未知數。雖然招聯消費金融背靠中國聯通和招商銀行兩大國資股東,但在這個問題上恐怕也沒有特殊可言。如果要付香港上市的話,由于招聯消費金融小額貸款客戶數量高達5400多萬,且涉及到巨量個人身份證、人臉數據、手機號等隱私信息,根據《數據安全法》,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網絡平臺運營者赴海外ia上市必須申報網絡安全審查。從這個角度看,招聯消費金融赴港上市的希望更加渺茫。
業績躍居行業第一
從業績方面看,招聯消費金融過去幾年開始崛起成為國內消費金融老大。2022年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實現營業收入84.16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凈利潤19.37億元,同比增長26%。
過去幾年,招聯消費金融的營收和凈利潤一直在狂飆猛進。2018年-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分別為69.56億元、107.4億元、128.16、159.3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53億元、14.66億元、16.68億元、30.63億元。
貸款規模方面,招聯消費金融同樣擴張迅猛。截至2020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的貸款余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92億元,在持牌消費金融中名列首位。
截至2019年、2020年、2021年末,招聯消費金融貸款余額分別為720億元、931.27億元、1091.82億元、1527.73億元。2019-2021 年末,公司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扣除貸款損失準備前)的復合增長率為28.08%。
截至2021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累計授信客戶5457.72萬戶,累計發放貸款1.34萬億元,2021年全年公司發放貸款筆均貸款金額為4278.79元。
增速正在放緩
與此同時,招聯消費金融也面臨諸多挑戰。
其中之一就是,經過數年高速擴張之后,招聯消費金融的增速正在放緩,其放貸規模、營收及利潤進入一個瓶頸期。如果我們對比招聯消費金融過去5年、過去三年的營收及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就會發現,招聯消費金融的增速逐步放緩。
2017年-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30.8%,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20.8%;2019年-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為14.1%,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27.8%。
這意味著,招聯消費金融在實現貸款總規模超過萬億、貸款余額超過千億之后,進入增長瓶頸期,這一幕也曾發生在昔日消金龍頭捷信身上。未來幾年,招聯消費金融的營收和凈利潤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增長速度將會大大慢下來。
另一方面,招聯消費金融的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波動比較大。這也說明,面向次級人群的消費信貸具有高風險、高回報、高波動性的三大特征。
低不良率與巨額計提并存
隨著貸款規模的擴大, 招聯消費金融的逾期和不良貸款余額不斷增長。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和2021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的逾期貸款總額分別為32.77億元、38.81億元、30.86億元和52.81億元,分別占同期貸款余額的4.55%、4.17%、2.83%、3.46%。2019年-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77%、1.78%和1.83%。
雖然招聯消費金融的逾期率有所下降,不良率數據也維持在較低水平,但應注意的是,這是伴隨著招聯消費金融貸款規模大擴張而發生的。從招聯消費金融資產端看,其貸款合同期限以2-3年為主,這意味著逾期和不良的爆發有一定的滯后性。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新增了近500億貸款,這部分疫情后的資產風險要在未來2-3年內逐步暴露。
實際上,已經有跡象顯示,招聯消費金融大躍進式的放貸埋下了風險的種子。2021年,招聯消費金融的關注類貸款規模25.87億元,同比暴增454%;可疑類貸款規模19.44億元,同比暴增844%。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與較低的不良率矛盾的是,招聯消費金融多年維持巨額計提,尤其是2021年末,招聯消費金融突然計提102.5億元貸款損失準備。
在不良率不到2%的情況下,維持高達8%的貸款準備,目的是什么?業內人士稱,高撥備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為未來潛在的信貸壞賬做準備;第二種是隱藏利潤,留待以后業績不好的年份再逐步釋放。從招聯消費金融的情況看,隱藏利潤的可能性更高,當然也不排除,管理層在為可能突然爆發的壞賬危機做準備。